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外治研究进展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国际中医糖尿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t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肢端坏疽发生的重要原因。DPN的发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60%~90%。由于其病因、病理尚未完全阐明,因此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常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采用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剂、镇痛药及抗氧化、补充神经营养因子等进行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中医对本病采取综合治疗方案,中药内服与外治相结合,在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神经传导速度(NCV)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中医外治法治疗DPN是基于《理瀹骈文·续增略言》中“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也”的理论,根据患者症状表现进行辨证论治,并且将中药与新的医疗器械相结合,使DPN的中医外治法得到了创新,并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目前应用于DPN的中药外治法主要有足浴法、穴位外敷法、局部外敷法、局部外敷配合物理治疗、离子导入法、手足药套法等方法。本文对近5年中药外治DPN的文献报道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糖尿病合并肢端特别是足部坏死性病变称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致残性并发症之一,导致足坏疽的直接原因为肢端中小血管循环和周围神经病变,引起局部缺血、缺氧、营养功能障碍加上局部挤压、摩擦、碰撞、皮肤干燥破裂,或合并细菌感染等诸多因素而导致。由于对该病缺乏认识,治疗措施不当,病变常在短期内加剧,甚者需行截肢或合并败血症而亡。国内报道其发病率约占糖尿病病人的0.9~1.7%,其中老年糖尿病病人并发糖尿足者,约
指出糖尿病足属本虚标实之证,气阴两虚是其基本病机,脾肾虚弱是本病主要病理变化,瘀塞毒壅是糖尿病足的中心环节.对糖尿病足的辨治提出“五脏柔弱,内热薰蒸,伤津耗气,血稠液浓,瘀塞毒壅”的病机新理论.
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发生率较高,女性常见.糖尿病妇女比非糖尿病妇女高2-4倍.重要的诱发因素为高龄、糖尿病病程,以及自主神经病变致膀胱排容障碍,尿潴留者。泌尿系感染可加重糖尿病,使血糖难以控制,重者可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因此,早期防治极为重要。笔者认为,本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明辨标本虚实,四证合参,审因论治。祛邪不忘护正,扶正兼固祛邪,孰轻孰重,必
特发性腹泻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属于胃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西方医学首次认识到腹泻与糖尿病有关,大约在二十世纪30年代,时至今日糖尿病腹泻的确切病理机制仍不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发病因素主要与植物神经病变、细菌过度繁殖及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等有关。本文介绍了糖尿病腹泻临床特点以及补脾益肠丸组方特色。
目的:探讨糖尿病各慢性并发症的特点.方法:对2008年3月~2009年2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在1年内确诊患2型糖尿病的8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以周围神经病变(39.00%)和高血压为主(36.50%),同其2型糖尿病患者整体相比高血压发病率相近而周围神经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发病率较低.在80例病例中未发现患有糖尿病并发症者39例(48.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早期表现为微量尿白蛋白排泄率提高,临床期可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最终可发展到终末期肾衰尿毒症。研究发现在分期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措施有较大优势.但既往临床报告随机对照研究较少。因此,严格进行科研设计,开展糖尿病肾病分期辨证治疗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所采用的止消通脉宁、止消温肾宁、止
目的:探讨消渴肾宝汤治疗气阴两虚夹瘀型Ⅲ、Ⅳ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A(治疗组)、B(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教育,采用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选用瑞格列奈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及相同的降压、调脂治疗方案。A(治疗组)在常规多因素西药强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渴肾宝汤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治疗组的治疗后肾脏功能、
目的:观察中医补肾活血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DPN病人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予具有补肾活血疗效的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弥可保(甲钴胺)治疗.对病人的症状、神经病变积分、及肌电图进行了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2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71%.经Ridit检验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河南中医学院内分泌科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住院的63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入选本研究.并随机进入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病例都用弥可保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观察组基础上用丹红注射液每天一次静脉滴注,观察15天.结果:治疗组1例用丹红注射液后出现皮疹和瘙痒,停药后消失,经15天治疗后,两组的神经症状TS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可达60%~90%,它虽不是DM病人致死的主要原因,但确是DM病人致残的主要因素.其临床表现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首先出现四肢末端感觉异常,伴麻木疼痛、灼痒感、蚁行感等异常感觉,后出现肢痛,后期可有神经受累,出现腱反射消失或迟顿,肌张力减弱,肌力减退以至肌萎缩.在祖国医学中,本病早期属于“痹证”“血痹”范畴,晚期则属于“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