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近眼显示装置的微型OLED显示器

来源 :2014中国平板显示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fp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一种MICROOLED公司OLED微显示器的驱动控制电路,重点研究其驱动控制和亮度调节方式.根据与一种用于近眼显示图像源的高温多晶硅液晶微显示器的参数对比,确定该OLED微显示器可用作近眼显示图像源.
其他文献
论文选取腐蚀量Q为30、45、60和90mA·min及电化学恒压氧化方式制备了四种多孔硅电子源,测试结果表明,Q=45mA.min时电子源的发射电流密度和发射效率最高,其最大值分别为62.40μA/cm2和36.00%.较低腐蚀量下制备的多孔硅层较薄,容易被击穿;较高腐蚀量下制备的多孔硅层较厚,难以保证氧化的均匀性,同时厚的多孔硅层也削弱了器件电场不利于电子发射.针对较厚的多孔硅层,论文提出了电化
本论文研究了不同膜质钝化保护层对IGZO电性的影响,并研究了器件的均一性与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具有低速高质的钝化保护层器件具有良好的电性:Vth为-0.26V,载流子迁移率为8.6cm2/(V.s),S.S为0.56V/dec,Ion/Ioff大于109;IGZO电性在基板上具有较好的均一性,Vth最大相差1.1OV;IGZO器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5000秒正向偏压应力测试后,Vth向右漂移0.
本论文首先分析了影响AMOLED显示效果的三个因素,其中包括TFT的阈值电压漂移,OLED器件的性能衰退以及电压源上的电压降,以及相应的电路补偿方法.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个新的AMOLED像素补偿电路,并且通过SmartSpice进行仿真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该电路能很好的消除这三个影响因素.
中小尺寸显示设备由于正常情况下使用距离较近且尺寸不宜过大,对于高分辨率有更加苛刻的要求,像素/英寸成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本文主要涉及有机发光器件在中小尺寸显示设备达到高像素/英寸的一种重要途径,像素排列方式及配合像素排列的演算法.基于对人眼视觉系统的分析,设计运算量并不巨大的子像素渲染算法,在使用较少的子像素的情况下,达到与传统RGB Stripe排列方式基本相同的显示效果.在子像素排列和算法的
由于具有柔性、大面积及低成本等优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在学术与产业界备受关注.近些年来,大量的有机发光材料被开发并用于OLED,但在保证高性能的同时又能实现绿色的合成及加工工艺却很难实现.基于此,实践了绿色有机半导体的理念,探索了它们在OLED显示材料领域中的应用.本文对螺芴氧杂蒽(SFX)衍生物在OLED上已取得的成果和近期的一些研究结果进行了简要概括,并对未来SFX在OLED领域的其
本文研究了Pentacene/VOPc有机异质结性能,Pentacene/VOPc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表现出双极型传输性质,表明Pentacene/VOPc异质结为p-p同性结.使用VOPc单电子和单空穴器件研究表明,VOPc的电子迁移率和空穴迁移率相当,表明VOPc为双极型材料.
实验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非晶硅(a-Si)薄膜,再经准分子激光退火(ELA)使其结晶为多晶硅(Poly-Si).通过分析多晶硅薄膜的晶粒大小与表面粗糙度来研究射频功率、电极板间距、气体压力和SiH4/H2流量比等CVD工艺条件对a-Si薄膜结晶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减小电极板间距,增大射频功率来提高a-Si薄膜的结晶效果;此外,还发现晶粒尺
本文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单色透射式硅基液晶微显示器,详细论述了透射式硅基液晶微显示器的整个研制工艺流程.为实现透射式结构,驱动背板芯片采用SOI CMOS工艺设计流片;使用两次键合的工艺完成了驱动背板芯片硅外延层的剥离和转移,掌握了实现透明背板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完成了SXGA单色透射式硅基液晶微显示器的试制.
简介现有透明投影屏幕技术,叙述散射偏光片透明投影屏幕专利新技术原理和应用设想,实验表明,散射偏光片存在透光轴,与单片液晶投影机或单片硅上液晶投影机配套,投影光偏振方向与透光轴正交,没有透射光浪费,发生全散射,背投成像超清晰,散射偏光片与反射偏光片组合在一起,又是透明正投影屏幕新技术.
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TOLEDs)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显示技术之一,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简单介绍了透明显示的原理及优势,详细介绍了4.8inch透过率为45%的AMOLED透明显示的制备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像素进行的整合设计,尽量的扩大透明区域,调配镁银合金的掺杂比进行透明阴极的优化,提高阴极的透过率,同时对工艺进行改进,刻蚀去掉透明区域的PDL及PLN层,提高子像素中透明区域的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