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研究发现,共享信念、态度、兴趣,以及宗教信仰会增强共享者之间的情感联结;此外,共同完成任务,以及同步性活动也会增强共同经历者之间的情感联结。很少有研究考察共享情绪事件对共享者之间情感联结的影响。本研究假设,共享情绪事件,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均会增强共享者之间的情感联结。本研究选取排斥和接纳这两种典型的情绪事件来检验上述假设。在研究1中,每次同时招募6名被试,3人一组进入两个不同的房间,进行实验。采用相互认识范式让被试认识和了解彼此。随后,告诉被试,由于实验的需要,他们中只有两个人能够参加接下来的任务,要求他们选掉一名被试,不能选自己,不能弃权。接下来,将6名被试带到3个不同的房间(每个房间2名来自不同小组的被试)。通过对选择结果的操纵将被试随机分配到2(共同经历/独自经历)×2(情绪事件:排斥、接纳)四种实验条件下:告诉房间里的2名被试,他们都被各自小组中的他人选掉了(共同经历排斥组)、他们都没有被选掉(共同经历接纳组);他们中一个被选掉了(独自经历排斥组),另外一个没有被选掉(独自经历接纳组)。等待三分钟后,让被试填写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正性负性情绪量表(Watson D,1988),旨在对接纳和排斥是否正性和负性情绪事件进行操作性检验。同时填写亲密度问卷(Constantine Sedikides, 1999)和他人自我融合度量表(Aron,1992),以此作为情感联接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共同经历主效应显著(F(1,116)=13.75,p <0.001,η~2=0.11),事件性质(接纳或排斥)主效应显著(F(1,116)=28.80, p<0.001,η~2=0.20),两因素交互作用不显著(F(1, 116)=0.05,p=0.83,η~2=0.000)。由于研究1的结果无法说明是共同经历增加了情感联结还是独自经历降低了情感联结,因此研究2设置控制组,即被试与他人共处但并不经历情绪事件(不给被试结果反馈,即他们是被排斥还是接纳)。实验程序与研究1相同。研究结果重复了研究1:共同经历主效应显著(F(1,120)=46.36, p <0.001,η~2=0.28),事件性质(接纳或排斥)主效应显著(F(1, 120)=25.75, p <0.001,η~2=0.18),两因素交互作用不显著(F(1,120)=0.26,p=0.61,η~2=0.002)。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共同经历情绪事件的被试间情感联结显著高于控制组(p <0.001),独自经历者低于控制组(p=0.07)。本研究得出结论:(1)共享情绪事件,相比独自经历情绪事件,会增强共享者之间的情感联结;(2)共享正性情绪事件,相比共享负性情绪事件,更能增强共享者之间的情感联结。本研究结果对于组织及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