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必须注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来源 :2002年中国·青岛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青岛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加大海洋保护力度,探索出一条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新模式,并强调环境是城市发展的特殊生产力和增长点.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1970~1990年7~8月共1302d样本资料对江西省夏季高温的500hPa副高形势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较大样本的分析,揭示江西省夏季高温与副高之间的一些统计关系,寻求预报着眼点.
在用"聚类分析"、"加权压能场和湿斜压"以及"灰色预测"等方法制作山西省汛期暴雨落点落区预报时,同时用"湿辐合"方法进行计算,并采用"湿辐合"与"聚类分析"暴雨落点落区叠合集成,"湿辐合"与"加权压能场湿斜压"暴雨落点落区叠合集成,以及"湿辐合"与"灰色预测"等方法叠合集成,客观地确定出预报量可能出现的落点或落区,经过历史资料回代运算和2001年实时运行表明,此方法预报效果良好.
利用2000年11月~2001年1月常规高空、地面资料、T106物理量场资料、GMS-5卫星云图资料,对阿勒泰短期大-暴雪落区的预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把三方面资料结合起来,帮阿勒泰冬季短期大-暴雨落区预报效果较好,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对2001年4月7日强沙尘暴天气现象的出现,从天气形势演变、形成机制、本站气象要素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沙尘暴天气是在有利的高空大尺度环流影响下,地面蒙古气旋快速发展,造成蒙古地区、内蒙古中东部地面和高空出现强烈西南大风天气,把沙漠地带地面沙尘吹到空中,随高空风向东北漂移所造成的.
通过对预报技术方法分析、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等几个方面的初步研究,根据国家气象中心的T106、HLAFS数值预报模式产品,结合实时气象资料及本地气象信息,利用经验完全预报(EPP)方法建立了陕西省分县要素预报系统.对在新的预报业务体制下如何开展短期天气预报工作,建立现代预报业务系统做了有益的尝试.
2001年10月12~14日哈密地区出现了一次降水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天气过程,本文就这次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要站要素、数值预报、物理量场及云图各方面分析其降水成因,总结此类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本文应用卫星、雷达以及常规天气资料分析了一次中尺度对流复合体演变过程,并着重研究了MCC中闪电和云图、雷达回波及降水量等参量之间的关系.
2001年10月25日08时至26日08时我国西南地区东部及华中地区出现一次暴雨天气过程,本文通过卫星云图资料对这次由南支槽振荡造成的"突然爆发"系统进行分析,旨在为今后南方地区强降雨过程的预报提供参考.
2001年8月17~18日宁夏的宁南山区出现了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本文从主要影响系统.T106有关物理量场条件和数值预报产品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了暴雨发生前后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场的分布与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暴雨天气的预报要点.
21世纪人类面临着人口、环境和资源三大问题的挑战.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人多地少、淡水资源缺乏的基本国情条件下,如何保障在21世纪16亿人口的食物安全保障,是我们所面临的严重挑战.开发新的生物蛋白资源,为我国21世纪16亿人的生存与发展进行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研究和探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