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黑龙江省信用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shuang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用担保作为信用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担保业逐渐体现了其涉及领域广泛化、业务品种多元化的特点.本文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加快,融资难、贷款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障碍.本省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这个问题,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市场经济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是强化信用管理,化解和规避金融风险,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必要手段.并通过分析信用担保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本省信用担保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制定和完善促进我省信用担保业发展的地方性法律和法规,加强对担保业的监管;加大我省社会信用的培育;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尽快建立再担保机构或再担保风险基金,形成担保的风险分散机制;完善担保机构制度建设,加强监管和培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水平。
其他文献
本文重点研究吉林省粮食核心产区的辨别问题,以期为吉林省粮食核心产区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其他主产区中粮食核心产区的辨别提供参考。通过对25个基地县进行聚类分析和DEA一DA判别分析,可将25个基地县划分为两组。其中,位于第一组的农安县、前郭县等8个基地县的粮食生产基础条件、生产水平和商品粮调出水平极为类似,总体上优于其他17个基地县,因此可初步将这8个基地县划分为吉林省粮食核心产区,以更好地发挥
确保粮食供给除了要保持和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之外,更要重视开拓粮食的有效市场需求的稳定与适度增长,只有这样才能使粮食的潜在供给能力变成为现实的增产行动。这种有效市场需求既是指国内粮食市场量上的供求大体平衡,同时也要求价格上的稳定并有适当的提升。在一定时期内,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机械化等,对粮食需求形成刺激,并能承受粮食价格的适当提高,由此对粮食供给带来的影响是正面而不是负面
文章对河北西部平原的两个村对种粮农户作了综合性问卷调查,从微观的角度切入,对河北省近些年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迅速迈进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从全国范围内对我国小农经济可能的整合路径与制度做一简单的探索。
文章分析了海南热带农业生产中种植业经营集聚化,土地经营股份化以及生产加工链条化等多样化的表现,指出海南热带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创新必须结合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的实际稳步推进,具体说来,就是热带农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
本文主要基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作用条件下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政府支持的可获性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利用江西省1145份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证明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农民工获取政府返乡创业支持方面起决定性作用。
本文在探讨中国农业能源消费及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发展低碳农业的基础与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低碳农业的发展对策。
就整村推进这种新农村建设模式而言,它可以将新村建设、土地宅基地整理与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一举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目的。从宋岗陈刘项目的实施来看,也确实实现了这个目的,其社会经济效益是非常明显的,社会影响极其强烈。对于那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来说,整村推进模式不失为一种值得探讨、有着很强针对性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种模式将会在全国各地越来越多地出现。但也正如笔者所指出的,
本文介绍了农村信息化概念及内涵,并对黑龙江农村信息化现状和黑龙江农村信息化前景进行分析,同时对黑龙江农村信息化发展策略提出建议。即信息化培育,以满足通信基本需求为主;信息化推进,以推进信息应用为主;信息化示范提升,以激发信息化热潮为主。
要实现农业生产力水平质的飞跃,就必须营造出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强农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本文介绍了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分析了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健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农业知识产权有关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注重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开展国际交流,加强对外合作;在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的同时,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发展农业
本文介绍了垦区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剖析了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先转变思维方式,要把转变思维方式的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之中。并提出了对于垦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不断完善落实国家支农政策;切实推进农垦管理体制改革;依靠科技提高垦区农业竞争力;加强垦区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建设全国最大的农业综合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