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潜水器耐压壳体观察窗的力学性能和损伤分析

来源 :第九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548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海潜水器的耐压壳体结构是保证潜水器和人员安全的重要部件,其是由钛合金壳体和有机玻璃(PMMA)观察窗通过摩擦接触设计制备的.其中,钛合金性能稳定,但有机玻璃的微观失效机理复杂,目前国内外仍缺乏一套成熟的数值分析和设计计算方法,来充分考虑PMMA微观失效机理对观察窗宏观损伤演化特性和后屈曲阶段强度承载能力的影响.本文以"蛟龙号"耐压球壳体为例,利用Gurson模型在观察窗中引入孔洞演化影响,探讨观察窗与窗座间摩擦系数、观察窗厚度等因素对观察窗力学性能和损伤演化的影响规律,为制定PMMA观察窗的设计计算方法和安全性能评估方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TDFAD(高温失效评定图技术)是常温下基于应力的FAD Option2(FAD评定图技术的第二种方法曲线)在高温领域的拓展应用.而常温下基于应力的FAD在一定程度上自带的不保守性以及大范围塑性时应力的不敏感问题会在高温领域显得很突出.本文从基础理论出发,引进能反映裂纹相对于系统的几何尺寸关系以及材料硬化特性的修正参数,改进了FAD Option2,使其趋于保守;进而将改进的方法拓展应用于高温蠕变
通过对大厚度预脱甲烷塔和乙烯精馏塔用08Ni3DR钢板的成分设计、工艺设计进行分析研究,成功开发出实物质量优良的08Ni3DR钢板,钢板的拉伸性能、-100℃的低温冲击韧性都达到了国外同类钢板的实物水平.
对舞钢290mm超厚规格Cr-Mo钢板的开发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检验结果表明,该规格钢板具有优良的常规及模焊性能,完全满足技术要求,为舞钢大厚度临氢Cr-Mo钢板的开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介绍了兴澄特钢生产的大型原油及燃料油储罐用高强钢12MnNiVR的生产工艺、实物性能及气电立焊接头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兴澄特钢生产的大型原油及燃料油储罐用12MnNiVR钢板集高强度、高韧性、高延性及优异的抗大线能量焊接性能为一体,完全满足100000m3及以上大型原油及燃料油储罐用高强钢的技术要求,已成功应用于110000m3大型原油及燃料油储罐建造.
结构内局部高应力区对裂纹扩展路径产生"吸引"作用.在单边裂纹板内开孔,引入应力集中区,采用扩展有限元法研究发现板内裂纹扩展路径会受到孔洞边缘处高应力区的"吸引"作用而偏离原来直线方向.提出的应力影响系数可表示孔洞边缘处高应力对裂纹扩展路径"吸引"作用的强弱,结果显示在同一单边裂纹板模型中应力影响系数和裂纹扩展路径偏转角的变化趋势一致.中心裂纹板内Ⅰ-Ⅱ复合型裂纹的扩展研究再一次证明了裂纹会受到其扩
按GB/T19624-2004《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评价某一埋藏缺陷过程中,发现了简化评定能通过而常规评定不通过的反转现象.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从评定过程分析了反转现象出现的原因,并通过Matlab软件模拟计算了大量反转现象的实例.分析表明,常规评定产生反转的原因,一是近表的短长埋藏裂纹评定结果过于保守,二是常规评定中一次应力的分安全系数过大.为此提出了把裂纹至表面的最小距离与壁厚的关系引入
为了探究Ⅰ型载荷分量对复合裂纹载荷位移曲线和极限载荷的影响,分别采用CCP(中心裂纹板)和CTS(紧凑拉伸剪切试样)模型进行模拟,取15°、30°、60°、75°裂纹倾角,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到裂纹尺寸a/w=0.3、0.5、0.7时的载荷位移曲线,并针对CCP与CTS模拟结果的差异做出分析.随着裂纹倾角的增加,CCP试样极限载荷呈下降趋势,即工型裂纹具有更高的危险性;而CTS试样由于载荷的作用,当
紧凑拉伸试样是最常用的系统分析约束效应对断裂韧性影响的试样之一,在此文章中,对三维紧凑拉伸试样进行广泛的线弹性和弹塑性分析,考虑大范围变化的裂纹深度和试样厚度,得到J,应力强度因子(K)和面内、面外T应力(T11、T33).结果表明:裂纹深度和试样厚度对T11的影响很大,同时T33作为衡量面外约束效应参数不仅受到试样厚度的影响,也受到裂纹深度的影响;断裂韧性J随着T11的增大而增大,随着T33增大
基于CO2相态分别为气相、密相和超临界的三组工业规模CO2管道(长258m,内径233mm)全口径泄放实验,研究了CO2管道断裂中减压波速度和管道断裂速度的关系,提出了关于CO2管道的断裂扩展判据.结果表明:气相CO2减压波速度"压力平台"只出现在靠近管道末端.密相CO2减压波速度"压力平台"处于密相CO2快速降压后的饱和压力附近.超临界CO2减压波速度"压力平台"处于超临界CO2转变为气液两相的
工业管道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原始或使用中产生的超标缺陷,将这些含超标缺陷的管道全部修复或替换是既不可能也不必要的.GB/T19624-2004附录G方法是以失效评定图方法为基础的简便评定方法,然而这一方法在确定起裂载荷比时涉及的查表插值过程过于烦琐,给工程应用带来不便.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确定起裂载荷比的四系数法.经对比,四系数法与由失效评定曲线计算出的理论值差异较小,且与附录G方法的预测结果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