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65?Mo<,35>合金可塑性加工探讨

来源 :第八届全国难熔金属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ong5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该文阐述了国内外钽电容器的发展方向,钽粉的质量要求及发展水平,提出了提高电容器用钽粉质量的主要途径:①是提高钽粉的纯度;②是改善钽粉的物性。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长期以来,钽的传热,物理和化学特征,尤其是钽在极端环境下所表现的强抗腐蚀性一直为人们所关注。但是,由于钽搞活经济熔点,高气溶性和高活化性所带来的在提炼和加工方面的困难,极大
该文根据钽电容器发展的需要,根据国际上发达国家钽粉研制生产和使用的现状,通过大量数据论证了45 ̄55kμF.v/g钽粉的研制势在必行。
选用NHHPO等9种掺杂剂进行了钽粉后掺杂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NH4H2O4,提高钽粉比容的幅度最大,NaAIO,提高钽粉击穿电压的幅度最大,不同掺磷量的试验表明,掺磷量小于O.03℅时比容增
通过适当的假设、合理的简化和数学处理,建立起相应的压制、烧结、赋能阳极近似数学模型,并绘制出了钽粉比粉末粒径的关系曲线,曲线显示各种牌号钽粉有一个比容的最大值及其对应
采用新的氟钽酸钾钠还原工艺,经试验优选出工艺参数,制得平均粒径小、纯度高的原粉,运用掺杂、脱氧、造粒热团化等先进技术,得到化学纯度高、物理性能好,适于制作电解电容器的16V-32000μF.V/g钽
探讨了钽粉在精炼过程中碳脱氧的规律。热力学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脱氧温度为2073~2223K,最佳碳氧摩尔比1.0左右,脱氧系数(Wc·Wo)平均值为2.46×10~(-4),钽中碳含量
用数量和非数量混合数学模型的方法分析了8000μF·V/g钽粉的主要后处理条件(粒度、配比及凝聚)和检测条件中的钽块压制密度对其电性能的影响。所得关于钽粉比容(yi)和K值(y2)的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