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植生带水土保持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草原学会草坪学术委员会第四届代表大会暨第八次草坪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e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之一,如何有效地防止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寻求有效的水土保持途径,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多功能植生带因其具有水土保持及绿化环境双重功效,近年来已在公路、铁道、水利等护坡工程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受到了工程界一致好评. 本文首先简述多功能植生带产品结构与性能,通过野外现场试验,分析多功能植生带水土保持效果,结合工程实例,论证其水土保持护坡作用,为大力推广多功能植生带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针对当前出口炒青绿茶品质存在的"色泽不绿、苦涩味重、有烟焦味"等突出问题进行鲜叶摊放、蒸汽杀青、脱水等关键工艺研究,综合提出长炒青绿茶、圆炒青绿茶加工新工艺.采用新工艺加工的长炒青绿茶,汤色改善明显,无烟焦味,氨基酸含量提高23.8%,感官审评综合得分提高一个等级(+3.8分).
选用不同遮荫度的遮阳网覆盖茶园,探讨夏季茶园遮荫的生理生化效应及其对乌龙茶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遮荫处理的夏、暑梢1芽3叶的含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增加了4.57%~6.47%和2.24%~2.78%.2)遮荫显著提高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夏梢叶片叶绿素总量增加了0.5983mg/dm2~0.7019mg/dm2,增加幅度为41.70%~48.92%;叶绿素a增加38.96%~47
对云南茶树资源的研究及创新利用进行简述,指出20世纪50年代起开展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确证了云南是世界茶树的起源中心.并在加强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同时,大力开展种质创新利用.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技术,挖掘和利用新的优良种质和特异种质,为拓展茶树种质资源利用范围,提升茶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机茶经过10多年的发展,估计产量达到1%的茶叶总产量,近年来,有机茶稳步发展,已成为我国茶业的亮点.一大批知名企业和大型企业的介入,有机茶的理念广泛传播,有机茶的认识度在一些城市不断提高;全国有机茶认证企业已超过300家,产品从茶叶向深加工产品发展;生产者和贸易者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合作机制促进了有机茶的销售.国家重视生态建设和有机农业的发展,我国适宜有机茶发展的区域较多,有机茶还有较大的发展空
本文根据创新体系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结合茶叶的情况,提出提高完善茶叶创新体系,提高茶叶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同时根据我国茶叶的情况提出建议.
国家环保局公布的数据表明生活污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是非常宝贵的水资源,可用作农业和城市绿地灌溉,缓解植物、动物与人、与工业争水的矛盾;减小直接排放对水体污染的生态问题;是解决草坪灌溉水源,发展草坪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目的在于研究污水灌溉对草坪草的影响,探讨用二级城市混合污水灌溉草坪的可行性.
草坪应用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纵观草坪的发展史,草坪业是工业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草坪科学研究共同促进的一门产业.本文介绍了国外草坪营养研究的发展和肥料管理研究进展,介绍了我国草坪研究的历史。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166团是兵团重要的农牧团场之一,地处欧亚大陆中心,行政区属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气候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1996年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该师科委合作在166团利用高冰草耐旱、耐寒、耐盐碱、绿色期长、品质优等特点,在旱地大面积种植高冰草进行恢复绿地植被应用研究,目的为无灌溉条件地区建植绿地、恢复植被提供科学依据.
1991年曾进行"湖北省暨武汉市地被(草坪)植物调查"(主要武汉、襄樊、宜昌、荆州4市).当时根据①生长低矮(40cm以下);②抗性较强(抗旱、涝、寒、热);③管理粗放;④绿色期长、观赏价值高等选择标准,共调查选择出110种地被(草坪)植物种类,分属32科,74属.本文按城市绿化实际,初步分成四种应用类型,分析小结.
冷季型草坪草绿色期长,草地的绿化、美化、观赏价值高,环境质量及生态效益明显.在欧洲、北美及大洋洲许多国家的草坪建植得到广泛利用.各种冷季型草坪草的面积在迅速扩大,但我国新兴的草坪产业中明显出现科学研究滞后于生产发展,产业中的各环节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生产实践中重经营、重建植,对草种的特征特性缺乏了解,对建植后的管理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产业体系不够完善,为此造成很大浪费和损失.开展冷季型草综合技术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