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大豆新品种吉育406选育报告

来源 :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klovey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育406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01年以公交94198-1为母本、美国品种CK-P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单粒传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原代号为公交2001-332-5,其主要特点是高油(23.88%)、高产。该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确定为推广品种,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12008。2009年预备试验平均产量2500.3kg/hm2,较对照品种九农21增产8.4%。2010~2011年区域试验二年平均产量2794.4 kg/hm2,较对照品种九农21增产4.5%。2011年参加全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78.4 kg/hm2,较对照品种九农21平均增产7.3%。该品种属中熟品种,出苗至成熟125d,需≧10℃活动积温2600℃以上。亚有限结荚习性,圆叶、白花、灰毛,株高91cm,主茎节数17个,主茎型,荚熟时呈褐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脐黄色,百粒重18.3g。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吉育406粗脂肪含量23.88%,粗蛋白质含量34.29%。人工接种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混合株系;抗大豆花叶病毒1号株系;抗3号株系;中抗大豆灰斑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抗大豆灰斑病;抗大豆褐斑病;高抗大豆霜霉病;高抗大豆细菌性斑点病;中抗大豆食心虫。吉育406适于吉林省吉林、长春、辽源、通化、延边等中熟区域种植,4月末至5月初播种,播种量55kg/hm2,每公顷保苗20~22万株。条播,株距9cm左右。施有机肥20000 kg/hm2作底肥,施磷酸二铵150 kg/hm2作种肥,生育期间注意防治大豆蚜虫,8月中旬及时防治大豆食心虫,可用敌敌畏熏蒸或甲胺磷喷施。生育期间尤其是鼓粒期遇干早应及时灌溉。
其他文献
优良大豆品种合丰35是1984年以{(黑河54号×阿姆索伊)×黑河54号}组合后代中间材料合交8009-1612为母本,与引入的异地材料绥81-272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其中,合交8009-1612聚合了10个优良亲本材料的血缘与遗传基因,含有早熟、高产稳产、优质、广适应性、抗灰斑病等优良基因;绥81-272聚合了24个优良亲本材料的血缘与遗传基因,含有早熟、高产稳产、优质、广适应性、抗病等优良基
低温是严重影响东北地区大豆种植以及产量的重要因素,大豆在芽期和苗期受低温影响更大。解决这一问题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培育耐低温品种。本研究以黑龙江省主栽品种红丰11作为受体亲本,以来自美国的外源品种Harosoy作为供体亲本,构建了一套高代回交导入系,在BC2F4世代利用人工气候箱在6℃条件下,以轮回亲本为对照,分别进行大豆芽期及苗期的耐低温筛选。共得到表现明显优于轮回亲本的芽期耐低温超亲个体41
2010年以来,中国种业进入了商业化育种的产业升级新阶段。2011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首次明确了种业科研的分工和企业的主体地位,并把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作为重点任务。2010年圣丰院士工作站成立,在盖钧镒院士的指导下,圣丰种业着眼于未来,提出并建立了“育繁推一体化”的大豆现代商业化育种技术体系。该体系的建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建立现代育种体系:目标为建
利用航天育种专用卫星“实验八号”搭载大豆品种中黄13、中黄17、中黄19、中黄35、中黄36和中黄38等6个品种,每品种搭载1kg种子,对回收的种子采用改良系谱法分别按品种混收、按熟期、株高、抗性、品质和产量等进行选择,对突出的单株和品系南繁加代。经连续3年的单株选择发现,航天处理对大豆的生育期有显著的影响,变异幅度在5~20d,选育早熟品系有可能实现。大豆株高发生显著的变化,株高的变异幅度在10
化学品质是大豆遗传改良的重要性状之一。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东北大豆微核心种质化学品质性状的分析,明确其分布范围与规律并发掘具有优异化学品质特性的大豆新种质。试验以241份东北大豆微核心种质为材料,测定其蛋白质、脂肪、脂肪酸组分及16种氨基酸的含量,采用SSPS软件分析评价资源材料的品质性状。研究结果表明,所分析的化学品质性状均有较大的变异幅度。
为了选育适宜西南山区种植的丰产性好、稳产性强、具有一定抗性的大豆新品种,利用具有目标性状的大豆优良亲本育种材料8307为母本,与另一育种材料88-5027-2为父本进行杂交,对杂交后代材料采用系谱法育种,繁选11代,选育出适宜贵州省及西南地区种植的高产大豆新品种黔豆7号。该品种于2011年通过贵州省审定(审定编号黔审豆2011002号)和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11017号)。该品种在贵州省2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以选育蛋白质、脂肪含量总和≥60%,产量较对照品种增产≥8%,中抗灰斑病的大豆新品种为目标,2002年以绥98-6007为母本,绥00-153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5个世代,系谱法选育而成。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80 cm,无分枝,紫花,长叶,灰色茸毛,荚弯镰形,成熟时呈深褐色。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浅黄色,百粒重20g,蛋白质含量39.70%~40.4
为了探讨大豆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因子及与亲本蛋白质含量的相关关系,提高大豆杂交后代的蛋白质含量,选育高蛋白大豆新品种,利用蛋白质含量不同的8个大豆品种(品系),配成6个杂交组合,分成两个组,高蛋白组(A)和高蛋白高产组(B),获得F2~F4后代个体,并对后代进行考种,同时分析后代的蛋白质含量与亲本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A组和B组杂交后代蛋白质含量变异均较大,但A组杂交后代蛋白质含量变异小于B组;杂
胞囊线虫病是危害世界大豆生产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在我国大豆两大主产区的东北和黄淮海发生较普遍,一般造成大豆减产5%~10%,严重可达30%以上,甚至造成大豆绝收,培育抗病品种是有效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方法之一。河北省生产上缺乏抗病品种,邯豆10是邯郸市农业科学院以鲁豆11为母本,邯豆3号为父本有性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抗胞囊线虫病(黄淮流域流行1号生理小种)、抗花
大豆新品种  汾豆62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人工有性杂交,通过系统选育而成。1997年配制杂交组合:(晋豆19号×科新3号)F1×晋豆23,1998~2001年为选种圃,2002~2003年参加品鉴、品比高级试验。2008年自定名汾豆62, 2009年起进行种子扩繁。2010年参加山西省晋西山区早地小面积多点试验,在吕梁和临汾山区早地进行试验,6点次平均产量2740.5kg/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