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Real-time PCR构建即食虾中副溶血性弧菌与单增李斯特菌共存的分子预测模型

来源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alo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评估即食虾中混合菌群存在下的危害,建立低温下(4℃和10℃)即食虾中副溶血性弧菌与单增李斯特菌共同存在下的分子预测模型.将副溶血性弧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等量接种于即食虾中,利用Real-time PCR定量4 ℃和10℃下,即食虾中副溶血性弧菌与单增李斯特菌数量,用Gompertz,Logistic和Baranyi模型拟合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模型,用Log-linear和Weibull模型拟合副溶血性弧菌的失活模型.结果表明,对于单增李斯特菌,Gompertz,Logistic和Baranyi模型,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8,准确因子Af(Accuracy factors)、偏差因子Bf(Bias factors)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能有效预测4℃及10 ℃温度下,即食虾中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对于副溶血牲弧菌,在4℃条件下,Log-linear和Weihull的R2分别是0.950和0.945,10℃条件下R2分别是0.784和0.775,Real-time PCR方法不适宜建立低温下副溶血性弧菌的失活模型,失活模型的失拟情况可能是因为未降解的DNA以及菌种间竞争抑制关系.本文为利用分子预测模型作为工具研究混合菌群环境下微生物的生长行为及其之间相互作用做了初步探索.
其他文献
干姜作为一种中药应用于我国医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姜辣素是其主要功能因子且具有众多功效.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姜辣素对脂多糖(LPS)刺激巨噬细胞(RAW246.7)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抗炎机制.本实验用脂多糖(LPS)诱导细胞炎症反应,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经过与未经过姜辣素处理的细胞释放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水平.同时Griess法测定不同组别的NO释放量,PCR技术检
本文研究了低温(4℃,10℃)刺激对预形成的VP生物被膜形成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被膜菌的活菌数变化.结果表明,与37℃恒温培养条件相比,低温刺激后BF的形成速度降低,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BF的形成量逐渐增加至与恒温培养的形成量相近.EPS分析发现,低温刺激后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仍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并在48 h时达到最大,然后开始逐渐下降;平板涂布法测定低温刺激后被膜菌的活菌数发现,低温刺激后的
本研究模拟了水产品常用的4℃和10℃贮藏温度,使用结晶紫染色法探究了39株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22株,非致病性17株)于37℃培养24 h后形成的生物被膜转移到4 ℃和10℃低温环境后,被膜生长的动态变化过程.37℃恒温持续培养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副溶血性弧菌被膜的形成对温度有明显的依赖性.低温胁迫条件下被膜生长速度缓慢,被膜生成量逐渐增加,但是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着时间的延长,低温胁迫条件下被膜
目的:研究质粒介导宋内志贺氏菌1173耐药基因blaCTX-M-64转移的机制。方法:用双纸片协同扩散法验证1173是否产超广谱口一内酰胺酶(ESBL),用PCR扩增鉴定其携带的耐药基因,接合转移试验检验其耐药质粒是否可通过接合转移给其它细菌,并对接合子是否产ESBL和携带的耐药基因进行检验,利用VITEK(R) 2检测1173和接合子的耐药谱,提取质粒进行高通量基因组测序,并对质粒序列进行生物信
在对食品动物源性多药耐药菌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一株携带MCR-1的多药耐药奇异变形杆菌F160211,对其耐药表型及基因型进行了进一步研究。通过扩增16S rRNA基因对该菌进行了鉴定,用纸片扩散法初步鉴定了该菌的耐药谱,在此基础上又鉴定了多种药物对其最小抑菌浓度,用PCR方法扩增了常见的耐药基因,最后分析了携带MCR-1的质粒的复制类型。结果表明,该菌为奇异变形杆菌;纸片扩散法和肉汤稀释法测定MI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食品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和政策的重要基础。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指出,异质性是微生物固有的属性,可使微生物风险评估过程产生不确定性和变异性。对微生物多向异质性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有助于提升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因此,本文以文献综述的形式,概述了国内外有关微生物多向异质性的相关研究,分析了影响微生物风险评估多向异质性的主要种类:菌株异质性、检测方法异质性、模
本研究评估了酸性电解水(AEW)与微波处理对副溶血性弧菌的协同杀菌作用,随着微波时间-电解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杀菌程度与微波时间呈时间依赖性。通过平板计数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观观察,与酸性电解水相比,微波结合酸性电解水协同杀菌具有更强的杀菌效率。微波和AEW单独作用于副溶血性弧菌均有一定的杀菌作用。然而,微波和AEW结合处理可能更大程度地损伤细菌细胞膜,通过对细菌膜孔的作用,影响副溶血性弧
副溶血弧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也给水产品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临床和养殖业者一般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感染,但由于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等原因,导致耐药性副溶血弧菌的大量出现。耐药性副溶血弧菌可以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类,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目前,文献报道关于副溶血弧菌的耐药谱分析较多,但关于耐药基因和相关移动元件、耐药机理的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世界上多个国家
葡萄球菌超抗原也被称为葡萄球菌肠毒素,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引起的临床感染和食物中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期,银白色葡萄球菌(S.argenteus)和施韦策葡萄球菌(S.schweitzeri)被认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近缘新物种,这重新定义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复合群(S.aureus complex,SAC)的概念.我室的前期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鉴
本研究旨在探讨副溶血性弧菌耐药表型和基因型不对应的机制.选取从水产品中分离的46株含有磺胺类抗性基因(sull,或sulll)及10株含有链霉素抗性基因(aadA),对相对应抗生素表现敏感的副溶血性弧菌作为试验菌株,PCR扩增及测序对sull或sulll、aadA基因检测与分析.发现在本次研究的抗性基因sull主要发生231位点缺失A;sulll主要发生的是106位点缺失A;aadA的序列中,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