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16例的诊治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miss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严重骨折及骨折术后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1990年1 月~2014年12月收治骨折并发FES病例16例,股骨骨折7例,胫腓骨骨折4例,多发性骨折3例,股骨颈骨折2例。采用有效制动、早期大剂量激素等综合方法支持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骨与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提高影像学对骨与关节创伤中隐匿性骨折诊断。 方法:收集本院自2011年5月-2015年2月65例骨与关节外伤致隐匿性骨折的临床确诊病例做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65例骨与关节常规X线检查,诊断27例为正常,38例为可疑骨折。而行螺旋CT检查,经后处理技术多层面MPR重建和容积VR重建图像,对纵向细微骨折或儿童骨骺骨折显示较好, 65例均确诊为骨
目的 采用双源CT血管造影技术( DSCTA) 观察椎-基底动脉病变, 探讨双源CTA对后循环缺血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疑似椎-基底动脉病变的130例患者行DSCTA 检查, 所得扫描数据传输到工作站, 利用容积重建( VR) 、最大密度投影( MIP) 和多平面重建技术(MPR)行后处理, 表面遮盖法(SSD) 和仿真内镜( CTVE) 技术作为辅助手段, 其中42 例行DSA检查对照,
目的:研究乳腺少见良恶性病变的影像表现,总结其中相对多见的病种,以期提高术前诊断率. 方法:收集2009.4-2016.5病理确诊的乳腺病变70例(术前X线:63例,MRI:42例):男性乳腺疾病19例,腺肌上皮瘤13例,血管肉瘤10例,淋巴瘤、导管内乳头状癌各9例,神经内分泌癌4例,肌样错构瘤2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癌肉瘤、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转移瘤各1例.X线:Siemens、Holo
目的:因儿童存在骨骼发育的问题,创伤性外踝缺损不能行关节融合术,否则会影响日后的生长发育;但外踝缺损不处理会造成的结构性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和畸形不可避免。报道1例吻合血管的腓骨小头游离移植重建儿童创伤性外踝缺损。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对48例DeBakeyⅢ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腔内隔绝治疗的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进行总结。 结果 48名患者覆膜支架释放成功率100%,术后1名患者出现左上肢麻木感,11例出现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均得到良好处理后症状缓解。 结论 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为密切监控患者的血压,注意观察穿刺伤口及患者上下肢血供情况,同时加强心
由退变、创伤、结核、肿瘤等引起的腰椎不稳,借助于内固定 恢复和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手段。随着脊柱内固定手术的蓬勃开展,手术后感染病例也随之增多,由于内固定这一异物的存在及切口闭合后空腔残留,使处理变得尤为困难,尤其是迟发性感染由于具有较强隐蔽性,早期不容易被医生及患者所重视与发现,更是成为手术医生头痛的难题。
会议
目的 Masqulete技术又称骨诱导膜技术,分期治疗创伤性结构性骨缺损的一项新技术,临床效果良好。目前运用于开放性骨折骨缺损的报道较多,对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报道较少,本次研究运用Masqulete技术探索治疗2例感染性胫骨骨不连骨缺损患者,验证感染性胫骨骨不连骨缺损的有效性。
目的:术前采用头盆环缓慢牵引,然后联合矫形手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并探讨其矫形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4例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16~28岁(平均21±5.1岁),其中脊柱侧凸1例,侧凸合并后凸3例,侧凸Cobb角98°-170°,平均(110°±58.2°),后凸Cobb角85°-98°,平均(76°±22.8°).
目的:老年患者组织器官老化,生理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并存在不同的骨质疏松等现象,临床上发生粗隆间骨折日益增多。粗隆间骨折后的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很高。本文探讨预防护理在预防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不同内固定方法微创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对2008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关节镜下治疗并获得1年以上随访的30例胫骨髁间嵴骨折分别进行钢丝、可吸收线、强生骨科5号不可吸收缝线、orthcord线、带线锚钉、空心钉及endobutton内固定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骨折按Meyers-McKever分型标准为Ⅱ型或Ⅲ型,其中2例钢丝、2例可吸收线、9例强生骨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