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底盘双塔楼结构层间隔震设计分析

来源 :第七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ldh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大底盘双塔楼结构层间隔震的动力行为,分析了该结构形式的工作机理、地震反应规律和主要影响参数,提出了简化三质点模型,建立了大底盘双塔楼结构层间隔震的动力模型和运动方程。分析表明隔震层水平刚度、偏心率和阻尼比是影响层间隔震结构减震效果的主要因素。将以上理论应用于宿迁高烈度区某项目设计中,以一幢双塔楼24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例,研究了隔震层的水平恢复力特性,保证隔震层在风荷载和微振动下不屈服,隔震层较小的偏心率能控制塔楼的扭转效应,使得上部结构接近刚体平动。利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层间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并对整体结构进行了能量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层间隔震结构塔楼和裙房的层间位移、层间剪力等地震反应峰值均要小于非隔震结构;层间隔震结构的能量输入要明显小于非隔震结构的能量输入,且层间隔震结构的耗能主要集中在隔震层,结构自身耗能大大减小。综合考虑隔震层的水平刚度、偏心率和阻尼比,能使层间隔震结构达到最佳的减震效果。
其他文献
将SMA绞线-叠层橡胶复合支座应用于层间隔震结构,以达到良好的隔震效果。建立基于普通叠层橡胶支座和SMA绞线-叠层橡胶复合支座的两种不同支承条件的结构体系的运动方程。选用天津地震波作为对结构的地震激励,模拟计算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反应,得出结构顶层的最大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结果表明,SMA绞线-叠层橡胶复合支座条件下层间隔震框架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与普通叠层橡胶支座条件下的结构对比各种响应均有所降
针对测试技术教学中学生常为周期信号的两种傅里叶级数展开式产生困惑的现象,本文详细讨论了傅里叶级数两种展开式的统一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引出了周期信号的离散频谱。
研究了16MnR_0Cr18Ni9复合钢板在承受拉伸载荷时的损伤与断裂行为。给出了损伤类型、阶段、恒载等关键声发射特性,发现了不同损伤类型表现出不同的声发射(AE)特性。损伤与断裂的不同阶段,可用声发射信号的几种关联图进行区分。
为了防治公路半刚性基层材料水泥稳定碎石易出现干缩裂缝的缺陷,本研究将含量为由0.1‰到1.7‰的聚酯纤维掺入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通过对其干缩、劈裂和抗压试验结果的分析,最终得出其性能随聚酯纤维掺量不同的变化规律为:掺量为0.4‰之前,纤维量Fs的增加对试件的干缩系数δ几乎没有影响;Fs为0.7‰左右时,δ减小的非常迅速;Fs增加到0.8‰左右之后,δ开始增大,试件由干缩变为膨胀,进一步增大Fs时δ
采用国产的钢绞线-聚合物砂浆对5根钢筋混凝土双筋矩形截面梁进行了抗弯加固试验研究,提出了更准确测量钢绞线伸长量的新方法,并测量了试件混凝土与聚合物砂浆层之间的粘结强度。5根试验梁最后的破坏形式均为适筋受弯破坏;存在加固梁钢绞线被拉断现象;试验未出现聚合物砂浆层剥落的现象。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国产的聚合物砂浆与混凝土之间粘结良好;钢绞线作用发挥较充分;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梁,能明显提高抗弯承载力;梁的抗
模板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具,模板工程的发展对混凝土工程的影响不可小视。新型建筑模板的开发与应用,不仅为建筑行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对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也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因此,开展新型模板研究、研制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建筑模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为了更好的满足混凝土工程的需要,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建筑模板研究成果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介绍了各类模板的应用现状,总结了新型建筑
弯桥在城市高架与山区高速公路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近几年来,弯桥更是呈现出跨径与宽度增大而半径减小的趋势。混凝土箱形梁弯桥在使用过程中状态更加复杂:较大的扭矩、翘曲双力矩、双向弯曲、预应力以及收缩徐变等,采用现有的桥梁计算手段:单梁法与平面梁格法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而块体模型虽然可以得出各个位置的应力,但是这些数据难以应用到设计中去。本文依托实际工程为背景,采用空间网格法研究箱梁弯桥的性能。它将箱形梁弯
基于秦荣教授提出的结构分析新方法(QR法)的基本思路,导出了半刚性连接巨型组合框架结构静力分析的新刚度方程,建立了其计算格式。根据QR法的计算要点,利用MATLAB语言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了一不同连接方式下的巨型组合框架模型,并将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软件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经济可靠的结构分析方法,可用于半刚性连接巨型组合框架结构的计算,为超高巨型组合结构分析与计算提供了
为保障城市的抗震安全、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必须进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和研究。本文从城市用地抗震评价与土地利用、基础设施抗震防灾、城区建筑抗震防灾、城市防止地震次生灾害、城市避震疏散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信息管理系统等6个方面,总结我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研究的进展、剖析存在的问题和展望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有待深化研究的问题。
为了提高底层框架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避免因其“底层柔,上层刚”的刚度变化急剧的结构特点造成相对薄弱底层破坏,加重震害,尤其对于有海水侵蚀的近海结构或地形复杂、坡地等场地的不能用基础隔震的建筑物,需要寻求合理的抗震措施。提出将叠层橡胶支座放置在底层框架与上部砌体结构之间的隔震措施,建立隔震体系的运动方程,并建立一底部框架砌体结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在阪神波作用下的时程反应。将之与应用基础隔震的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