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与紫坪铺水库有关吗?

来源 :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抗震减灾专题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wenb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汶川特大地震起发于地下约19km深的脆韧性转变带内,震源处为强岩,剪切与摩擦强度皆大,逆冲断裂面较陡。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是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松潘-甘孜地块沿龙门山中央断裂和前山断裂向四川盆地强烈推覆逆冲的结果,与紫坪铺水库无关。水库的蓄水与放水可以诱发一些极浅源的小震,再大的水库也不能直接导致一个8级大地震的形成。
其他文献
本文对龙门山地震带的地质背景、构造背景、地层与岩性构成等讨论的基础上,重点对龙门山活动构造与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及其研究进展做了一个概要性的分析,探讨了汶川地震的构造运动学和动力学机制。在此基础上,根据汶川地震所引发的地质灾害,对地震灾后重建提出了几点建议。
本文根据汶川地震的地表迹象考察与思考,得出汶川地震的发震机制及地震波的产生是“弹性回跳”模型所不能解释的。汶川地震的发震机理是应变能导致岩石晶体的物理破裂、化学相变,地震波是由两类爆炸产生,地震过程伴有热量释放。关于汶川地震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本文认为青藏高原物质的受长期挤压呈现流变性,而长期的隆起造成青藏高原较软物质的重力垮塌,喜马拉雅山脉在降低高度,青藏高原的高度也在调整而向东西两侧分流,龙门山
本文以边坡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再现了冲击载荷作用下的边坡表层散裂和抛射现象,并试图由此对汶川地震中与抛射有关的边坡破坏现象给出了一个动力学解释模型。
本文介绍了汶川强震区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通过调查发现,地貌、岩性、构造对地质灾害发育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最为突出的是岩性,其次为构造部位,再次为地貌,最后为地形。
通过调查研究汶川地震典型的泥石流形成特征,结合历史上地震泥石流的典型案例,研究汶川地震次生泥石流的形成特征与可能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对策,对汶川地震灾区、城镇、道路、水利水电和旅游景区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中国其他地震带次生泥石流的防治和现有高烈度地震区泥石流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也有利于泥石流理论的提升和规范的制定。
本文根据作者在汶川大地震灾区的调访,对灾区震害的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初步分析了出现上述震害特点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对灾区重建面临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本文在简述眠江水电基本特征以及流域地震地质环境的基础上,立足工程震损调查,就震中附近的紫坪铺、沙牌两座高坝电站的震损情况,以及各闸坝引水式电站的地震灾害进行初步分析,并根据震损情况,就工程防震抗震设计与建设,提出几点初步意见。
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后沙牌水电站震后情况调查、枢纽设计施工创新以及枢纽安全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挡水建筑物、泄洪建筑物、引水建筑物震损轻微,电站厂房震损较重,破坏主要是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滑坡、堰塞、水淹等)引起的。该工程在这次坟川大地震中表现良好,证明其设计及施工质量良好,经受住了考验。在地震中,诱导缝对坝体地震应力的释放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保证了大坝的安全。
黑水河流域毛尔盖、色尔古、柳坪水电站汶川地震时处于建设过程中,经受住了大地震的考验,证实设计是合理的。从震后复核的情况来看,工程区受地震影响烈度为Ⅷ度,与毛尔盖原设计基本烈度相当,低于色尔古和柳坪水电站设计基本烈度,因此色尔古和柳坪电站震后结构复核没有问题。毛尔盖电站地震时各部位(含公路)边坡正在施工,安全支护未完成,因此虽然地震烈度未提高,但边坡出现了较多的裂缝,相应的需增加支护工程量。而毛尔盖
针对过去国内外地下硐室工程震害,作者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代表性的研究工作。地下厂房硐室工程等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由于周围岩土介质的存在,会发生不同于地面结构的动力响应。地震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能量,当地震波从基岩传入场地时,场地介质在地震波的作用下,将运动传递给硐室等地下结构。通过动力有限元分析,揭示了地下厂房硐室结构不同位置的加速度和相对位移曲线,可以发现硐室开挖后的动力响应影响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