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来源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2007年度消化系病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c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化性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是目前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好发的一种疾病。老年与非老年人群在溃疡发生部位、临床症状、并发症等方面均可不同。本文对老年溃疡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并就本病的治疗方案进行讨论。
其他文献
便秘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便秘患者逐渐增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国一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6.09%。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人群中有20%受到便秘的困扰,便秘与结肠癌、心脑血管病等发生有关。本文介绍了便秘的定义、便秘的病因、便秘的诊断及分型、辅助检查、便秘的预防及治疗、便秘的诊治流程等方面内容。
本文回顾性整理门诊及病房就诊老年人(≥60岁)大肠息肉16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就诊原因、息肉的大小、部位、形态、病理学特点及内镜治疗情况,并与同期中青年人(<60岁)大肠息肉81例进行对比分析。
细胞因子(cytokines,CK)在UC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K在体内形成CK网络,相互协调、抑制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临床上使用血竭为主的复方血竭治疗UC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观察了复方血竭对UC大鼠模型组织IL-1B、IL-6、IL-4、IL-10水平的影响,探讨该方对UC大鼠模型CK网络的调节作用。
HNPCC的遗传学发病机制与错配修复(删R)基因种系突变引起的DNA错配修复系统功能]要障碍有关。目前用于研究错配修复基因种系突变的方法很多,但存在费时、工作强度大、费用较高的缺点。本研究拟建立,并验证DHPLC检测方法,并与常规方法做比较。
目的:探讨大肠管状腺瘤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中的微血管内微血栓与年龄、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有或伴有血管病变的慢性疾病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选择经病理确定其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中的微血管内是甭有微血栓形成的大肠管状腺瘤病例112例,其中97例经电话访问或住院病历证实是否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结果:黏膜肌层及黏膜下层中的微血管内有微血栓形成的:60岁以上的病例数明显多于60岁
本文研究临床特点不同的便秘患者对替加色罗治疗的反应,分析替加色罗治疗对区别慢性便秘原因的作用。得出以下结论:①替加色罗治疗对慢性便秘及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大致相同。②肛门直肠测压异常者对替加色罗的反应稍差。主要表现为排便协调异常的患者。但仍可以使过半数的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③替加色罗治疗不满意者中排便协调性异常的患者比例较高,且排粪造影异常者对该药反应较差,提示有可能从替加色罗治疗效果推测便秘
目的:探讨了不同年龄纽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病理类型及息肉恶变的关系。方法:本院内窥镜室2006年1月至12月结肠镜检查2055例,对其中结直肠息肉患者746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各年龄组之间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多发息肉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息肉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瘤最多;多发息肉、管状腺瘤病例中息肉恶变率高。结论: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多发息肉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腺瘤性息肉、多发息肉恶变率高
本文探讨了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CD8+T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强度与HCC患者肿瘤特异性抗原NY-ESO-1以及LAGE-1表达相关性,为进一步明确肝癌肿瘤抗原表达与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关系、优化利用特异性肿瘤抗原疫苗NY-ESO-1b(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进行I期临床试验)治疗HCC免疫治疗策略奠定基础。结论HCC患者CD8+T细胞抗肿瘤免疫应答强度
胆管恶性梗阻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及胆道感染常常是引起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有效的胆管引流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其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传统的外科姑息性手术因创伤较大,患者不易接受;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也是解除胆道梗阻的一种方法,但其因有易滑脱、引流范围局限的缺点,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内镜下胆管支架植入术(ERBD)与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应用于临床已有10余年的历史,此种方法对于不能手
本文探讨了脂多糖(H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大鼠肝损伤模型中SSeCKS的表达变化和细胞定位。得出以下结论:LPS引起肝脏SSeCKS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变化,并且SScCKS主要定位于肝窦微血管内皮细胞,提示SScCKS可能参与LPS所致肝损伤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