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结构房屋的改造设计与施工

来源 :第七届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改造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881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合结构房屋改造的难点是房屋承重墙体的托换与拆除。上海联华超市邯郸万达店在改造时采用“钢支架分段托换法”成功地将底层承重墙体托换掉。邯郸光明店承重体系由混合结构承重改造为组合框架承重,通过结构体系的转换将底层承重墙体置换掉。混合结构房屋改造困难多、风险大。改造时应根据具体工程和工程的具体情况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来实现结构体系的转换并使之能满足承载能力和变形的要求。
其他文献
应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结构加固是目前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研究与应用的热点,基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可设计性以及优良的力学性能,广大工程设计人员和工程单位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由于研究与应用的历史还很短,目前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不够全面,成为工程应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技术的最大障碍。结合国家规范《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的编制工作,在试验检测研究和工
本文根据18件用碳纤维、玻璃纤维、钢环、纤维钢环组合的4种材料以不同用量包裹的混凝土圆柱与4件素混凝土柱轴压短柱试验结果,建立了基于混凝土非线弹性理论的轴对称约束混凝土各向同性非线弹性增量本构模型,根据该本构模型与复杂应力下混凝土的破坏准则和外包材料的极限拉应变,可分析任意性能材料包裹后的混凝土圆截面短柱轴压力学性能,经用自编程序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本文介绍了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既有建筑物结构检测与评定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制订背景、基本框架、主要特色及其待改进之处,旨在根据既有建筑结构的特点和上海市的地方特色,制定实用的检测评定方法和标准,并将已有的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为社会生活生产服务。
本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加固修复钢结构耐久性问题的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对一破损的供水钢管进行了修复,提出了提高FRP修复钢结构耐久性的设计与施工工艺建议。
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梁截面弯矩-曲率关系的分析程序,梁单元采用分布柔度单元,材料采用成熟的本构模型,非线性分析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非线性分析模型的合理性,采用这一计算程序对比分析了混凝土梁加固前、后承载力和刚度的变化,提供了粘钢加固后梁的承载力和刚度变化的定量指标,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根据《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并结合本人实践经验阐述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的概念、原理,主要影响因素,基本测试方法及检测注意事项。
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比分析了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中的纤维塑料筋和传统预应力钢筋及其锚固体系的区别和联系,其后分析研究了已有的纤维塑料筋锚夹具体系的性能,评估了各自锚夹具体系的特点及其局限性。此外,对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在设计和开发FRP预应力筋锚夹具方面作简要的介绍,并考察了不同参数对FRP筋夹片式锚夹具性能的影响,旨在为现有的FRP预应力筋锚夹具体系性能的改善起到推动作用。
考虑混凝土墩柱和加固碳纤维材料(FRP)之间的变形协调关系.采用被动式的混凝土本构关系,用迭代法对加固后混凝土墩柱承载力和延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用分析方法有效、可行,用碳纤维材料对混凝土墩柱加固后,其墩柱承载力增加不明显,但能有效提高构件的抗震延性。
本文通过对5种不同规格的碳纤维布,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试样尺寸测试其拉伸断裂的应力及应变。分析了制样方法、试样尺寸、增强片尺寸对碳纤维织物拉伸断裂测试的影响。
本文简述了采用局部置换构件混凝土加固法,抢修加固36米跨桁架拱型桥梁的施工方法。分析了受压构件局部砼置换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受压构件在局部砼置换时必须严格控制结构节点处的卸载力值与位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