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区降水气候变化特征

来源 :第29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GUO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秦岭山区50 a 以上降水资料,分析降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区域内多年平均的年降水量总体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其值为505-1268 mm,相差2 倍多;(2)年降水量气候变化以减为主,减少程度西部大于东部,山区大于谷地;(3)夏季降水以增加为主,降水向夏季集中倾向明显。日雨量﹤5 mm 小雨,年雨量和雨日数减少趋势明显。雨量≧50 mm 暴雨,年雨量和雨日数增加趋势明显,主要集中于夏季。
其他文献
利用1971~2010年逐月观测资料,分析了东北三省年、季节和月平均地面风速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整个时期东北三省年平均地面风速变化呈显著递减趋势,变化速率为-0.23m/s/l0a,1971~2000年(前30年)、1981~2010年(近30年)和1991~2010年(近20年)平均地面风速变化均呈显著递减趋势,线性变化速率分别达-0.25m/s/l0a和-0.20m/s/l0a和-
本文采用1957-2006 年辽宁境内高速公路沿线33 个代表站能见度小于1 000 m 雾的资料,分析了辽宁省高速公路沿线雾日的时间分布特征.通过选取内陆及沿海代表站初步探讨了大雾持续时间的周末效应以及大雾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表明:辽宁省高速公路沿线年平均雾日在2.8 d—50.3 d 之间,其中东港雾日最多,新宾次之,朝阳最少.辽宁省大雾主要存在8a 以下的短周期和17a、25a 左右的年代
会议
利用渤海北部盘锦地区近55 年(1957-2011 年)基本站风观测资料、近5 年(2007~2011 年)区域气象观测站风观测资料、分析了渤海北部沿海大风的年际、月际以及强度、空间分布变化特征,海陆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渤海北部沿海平均风速、大风出现的频次年际变化呈明显的逐年减小的线性变化趋势,风速季节变化明显,春季3-5 月风速最大;2、渤海北部沿海平均风速与大风日数的月际变化同步,平均风速
针对沧州市稽查局办公楼常遭雷击导致设备损坏的现状,根据现场勘测结果,结合所收集的当地地理环境及雷电活动规律的基础上,以网络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大气采样系统及建筑物综合防雷系统为例,设计了一套较完整的雷电防护方案。通过对电源系统电涌保护器(SPD)能量配合的设计,能够有效减小雷电脉冲的影响,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
雷电具有放电电压高、电流幅值大、放电时间短等特点,可能造成极大的灾害,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国家已颁布实施了多项防雷方面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行业标准,各地也相继出台了更适合本地区的标准、规范。同时,各地也已展开对雷电的监测、预警及防护工作。为了对已经发生的闪电进行监测,现在广泛使用闪电定位快、慢电场变化测量仪等仪器,通过接收闪电的电磁波来确定其位置、极性以及雷电流幅值等参数。快、慢电场变化测量
利用单点电场数据进行短时雷电预报,由于大气电场仪既能实时反映当地雷雨云的活动状况,也与气溶胶含量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而且和湿度之间也有很强的相关性,仅利用大气电场仪资料进行雷电预警,误报率较高。如结合闪电定位仪,可以具体捕捉到雷电发生实况,排除其它天气的干扰,对电场的误报率起到排除干扰的作用。另CAMS_LNWS 在保定地区实际工作中,经过2 个月的实践,虽然样本还少,但是总体看来,准确率非常高,而
以河北省泊头市东固加油站防雷设计为案例,对防雷类别、防雷防静电安全接地、防雷电波技术设计方案进行审核,评价是否符合现行的技术规范要求,探讨加油加气站的防雷设计的技术评价方法及相关的规范要求。
移动通讯塔的大范围布设,提高了通讯服务质量,但通讯塔周围雷电灾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架设铁塔前,且以雷电电磁脉冲导致雷电灾害为主。对通讯塔布设后,铁塔对周围雷电电磁环境的影响的正确分析是雷电防护措施设计的基础。本文以石家庄市某村新建通讯塔为例,通过对闪电击中铁塔时周围磁感应强度、电磁感应强度及附近线路上的静电感应电场强度的具体计算,确定通讯塔的建立提高了周围雷电感应损害的概率,雷击点附近雷电电磁脉冲通
近百年来特别是近50 年全球气候明显变暖,使得人们对气候变暖及其机制的争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目前气候变化研究的主流认识为引起全球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碳排放,但学术界对此也有异议,因为作用于温度变化的自然和人为机制并不十分明确,且CO2 来源也存在不确定性,认为是自然因素而不是人类活动主导了气候变化.人类的生产活动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和核燃料,按照热力学定律,全部能量终将转化为热传
本文基于华北地区经过初步质量控制的94 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9 年的逐日资料,利用度日分析的方法,从采暖耗能和降温耗能方面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华北地区及华北典型城市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09 年华北大部分地区采暖度日显著减少,采暖耗能也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北部的下降趋势高于南部的下降趋势。华北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温度日呈增加的趋势,降温耗能也明显增加,除内蒙古西部增加明显外,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