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点委夜蛾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se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 M(O)schler)属鳞翅目夜蛾科,近年来,由于大面积推行小麦秸秆还田、玉米免耕等轻型栽培技术,加之适宜的气候环境,2011年二点委夜蛾在黄淮海夏玉米田中发生较重,全国共有6省47市302个县(区)的夏玉米受到为害,发生面积近220万hm2.山西省二点委夜蛾主要发生在南部的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尤以小麦套播玉米田发生最为严重,发生面积高达21.6万hm2,造成严重缺苗断垄现象.调查显示,二点委夜蛾在山西南部1年发生4代,在山西中北部忻州市的春玉米区也有发生,但种群数量很少,对春玉米基本不造成为害.研究昆虫触角上各种感受器的形态、分布和功能,可为研究其行为及其防治提供帮助.利用扫描电镜对二点委夜蛾触角感器进行观察发现,二点委夜蛾雌雄虫触角均为丝状,共50节,触角均由柄节、梗节和48节鞭节组成.其上着生感器种类有:毛形感器(St)Sensilla trichodea、B(o)hm氏鬃毛(Bb)B(o)hm bristles、耳形感器Sensilla auricillica、刺形感器(Sc)Sensilla chaetica、锥形感器(Sb)Sensilla basiconica、鳞形感器Sensilla squamiformia和腔形感器(Sca)Sensilla cavity共7种类型的感器.上述各种感器在二点委夜蛾雌雄成虫的触角上均有发现,但在每节上的数量和分布不同.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在触角的各亚节上均有分布.
其他文献
sRNA深度测序技术是发现新病毒,监控病毒变异的组学研究技术,可直接以宿主中sRNA为研究对象,快速鉴定宿主中病毒组成.本试验于本氏烟5~6叶期设喷清水对照(SO1)、喷云芝多糖(S02)、接病毒(S03)3个处理,3次重复,处理72h后采摘各处理顶部第2片烟叶干冰送样,混样提取总RNA,构建small RNA文库经HiSeq 2500测序,读长为单末端50 nt.
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RIP)是一类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毒蛋白,通过对核糖体大亚基RNA的3端茎环结构中一个高度保守的核苷酸区域的作用,破坏核糖体大亚基RNA的结构,使核糖体失活。研究表明,RIP具有多种酶活性,且抗肿瘤、广谱性抗病毒,以及对真菌和昆虫也有抗性。如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pokeweed antiviral proteins,PAPs
从台湾草叶片上分离出一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p.)菌株TWC2,评价了其抑菌谱,及其对由镰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引起甘蔗赤腐病的防治效果.经形态观察、16S r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TWC2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TWC2菌株对香蕉黑星病,橡胶树炭疽病,甘蔗
杧果是广西的特色水果,炭疽病是杧果的一大病害.引起炭疽病的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p.)新的分类系统的建立,使得多个炭疽菌种在属内的分类地位发生很大变化,为弄清在现行分类体系下广西杧果炭疽病菌的种类,2012-2014年,从广西田东县、田阳县、凌云县、田林县、平果县、武鸣县、隆安县、龙州县、灵山县及百色市、南宁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的城区等地采集杧果炭疽病标本,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
精氨酸是蛋白质、脯氨酸、肌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尿素、胍基丁胺以及一氧化氮信号分子等的前体物质,参与昆虫氨基酸代谢、免疫应答等过程.本文基于褐飞虱及其体内类酵母共生菌的氨基酸合成途径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得到16个参与精氨酸合成途径的相关基因,共编码12种酶.此外,进一步得到了长度为1 687bp的EdArg4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其中1 401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66个氨基酸残基,推测蛋白质
椰子泻血病是海南椰子树的重大病害,其病原为奇异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paradoxa)。通过溶壁酶酶解菌丝体成功制备奇异长喙壳菌原生质体,用抗潮霉素基因作为选择标记,采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用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CT74-sG-FP)转化原生质体,获得表达GFP奇异长喙壳菌的转化子菌株;转化子菌株在含潮霉素平板上经多次纯化后,在无选择压下连续继代培养仍能发出稳定而强烈的绿
随着抗性作物在世界范围内的种植,其靶标害虫、非靶标害虫的发生防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选取抗稻飞虱水稻品种(含Bph14基因的广两优476;简称抗虫R)与感虫品种(TN;简称感虫S)的进行种子混播处理(设6组处理:即100%抗虫处理R100、5%感虫和95%抗虫处理S05R95、10%感虫和90%抗虫处理S10R90、20%感虫和80%抗虫处理S20R80、40%感虫和60%抗虫处理S40
地磁场(Geomagnetic field,GMF)的强度和方向并非恒定,而是因时空分布不同而变化。除目前发现的GMF平均强度缓慢衰减外,以强度降低为特点的突发性GMF扰动和异常现象(如地磁暴等),以及迁徙性动物迁出与迁入地之间的GMF强度差异对动物生理和行为的磁场效应影响仍不明确。本研究以正常GMF为参照,以可模拟GMF强度降低的近零磁场(Near-zero magnetic field,NZM
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是我国重要的小麦害虫,其可受外界环境条件和生物因素调节生成有翅蚜和无翅蚜,有翅型个体可远距离迁飞寻找寄主植物,除直接刺吸小麦汁液外,还是传播麦类病毒病的重要媒介.microRNA作为重要的基因转录后调控因子,在昆虫的生长发育及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microRNA广泛参与几乎所有的生物发育过程,明确其在昆虫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是应用最为成功的生物杀虫剂,但对其抗性机制认识的不足,严重制约着Bt杀虫蛋白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并威胁着转Bt基因作物的使用寿命.十字花科重要害虫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是最早被发现在田间对Bt产生抗性的害虫.前期研究发现,小菜蛾对Bt Cry1Ac的抗性由多受体基因变化所致,由其上游的丝裂原活化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