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事件报道中的视觉传播规律探折

来源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d566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灾难与媒体有着天然的缘份,灾难事件是媒体追逐的焦点,但又往往牵扯出诸多事关伦理的关系。本文以灾难报道中的视觉媒体为切入点,重点分析其中媒体的报道规律。其中包括媒体如何在灾难发生后如何公开、及时、透明地进行报道,以及这一机制在我国的历史背景。此外,本文还将以汶川大地震等近年来典型的灾难事件为主要案例,分析媒体在其中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公共职能,降低负作用。
其他文献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形势的最大特点是全球化过程日益加速,而城市作为全球经济分工网络的节点,其崛起不仅是一国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还在该国参与世界经济分工的角色扮演中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对“世界城市”的关注日益加深,如何评价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并根据指标的比较提出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的政策建议,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
关于北京市的城市定位,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议题。20世纪80年代,确定北京城市性质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建设国际城市的战略目标。1993年将北京定位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和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城市”;200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一2020年)》将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
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跨省级区域系统之一。这一系统,以北京为核心、以周边城市为支撑,涉及经济文化政治等多种形态的城市发展格局,形成了我国北方独有的经济社会系统。这一系统在经济上,以京津为核心,特别是国家对天津城市规划的批复以后,将其定位为北方的经济中心,明确了天津地区的经济地位,也解决了长期以来关于京津之间经济中心的争论。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文化条件,而只有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农村才可能是和谐农村,中国也才可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对于把建设世界城市作为战略目标的北京来说,只有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积极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之间的和谐与发展,才能消除北京全面发展和提升的不利因素,如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逐渐迈入文明社会,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不断淘汰着传统的手工技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造就了现代的辉煌,一座座世界级的城市也应运而生,它在向人们展示现代科技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有城市建筑而无城市公民精神和城市精神的窘困。
在北京,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同时,危及人们生命、影响公共安全的突发性灾害和灾难性事件频频发生,其种类、数量和严重性日增。建筑倒塌事故、车祸等交通事故、化学危险物品泄漏导致人员中毒或火灾爆炸;地震、风暴、洪水、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造成大范围险情;以及人民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危险急待救助等等,都需要社会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援和政府科学高效的管理。
本文通过比较西方七大国的城市化进程,简要分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殊性,包括城市化进程规模大,速度快,人地关系紧张以及资源紧缺,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发展不平衡等及由此引起的不同于美欧日的城市安全问题等。文章提出在思考中国城市安全问题时,一定要充分考虑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殊性,既要汲取美欧日解决城市安全问题的经验与教训,又要根据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殊性对症下药。
为建设一个快捷舒适的居住环境把生活垃圾包扎结实,在生活小区和建筑物群建立一条管道式通道,通入空气通过CONVEYER排出,聚集在生活小区或建筑物外的垃圾场,然后搬运到即时工厂制作成固体燃料。居民的垃圾不需用手搬运。现仁川市就利用此方法。用微生物处理大便的方法,完全分解排放到下水口,不需净化槽便可达到相应效果。用无味,免水的处理小便器,既节约水,又无异味。使用洗涤槽下面的微生物处理器或烘干器处理食物
在城市国际化进程中,城市大量吸收国际资本,可以迅速解决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问题,但也会扩大能源需求、加剧能源紧张的局面。为了保证能源安全,在城市国际化进程中,需要加强节能降耗。本文运用“压力一状态一响应”模型构建了山东能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山东节能降耗情况进行了现状分析,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技术进行基于DEA的山东城市能源利用效率评价,以及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估计山东能源
首都北京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突发性事故灾难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首都经济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稳定会造成重大影响。积极防范和及时处置重大突发事故灾难,对保证经济正常运行和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现代国际城市建设步伐,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首都在预防、应对突发事故灾难方面的经验教训、及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预防、应对突发事故灾难的思路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