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参化学成份研究(I)

来源 :全国首届海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会议暨全国第五届海洋生命活性物质与天然生化药物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ve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花参(Thelenota ananas Jaeger),又名“风梨参”,属海参纲(Holothuriae)刺参科(Stichopodidae)。体形很大,长一般为700mm,宽约100mm,高约80mm。广泛分布于我国西沙群群岛和台湾南端,印度尼西亚,日本琉球群岛和澳大利亚北部也有分布。关于该种海参的研究多集中于糖蛋白和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药理活性研究,关于其体内小分子化合物的研究报道则较少。笔者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和体外细胞毒活性追踪方法,对其体内的三萜皂苷类成份进行了系统研究。本研究报道分离得到的1个新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应用等的增多,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日益增高,感染菌种也多种多样,造成全身系统,各器官组织感染。对免疫受损人群,尤其对艾滋病、
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Harv.)Setchel)俗名为海大麦、海茜菜、大麦菜、破网、胡须泡、海菜芽、鹿角尖等,为褐藻门马尾藻科(Sargasaceae)植物,在我国北起辽东半岛,沿山东、
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是一种可产生麻痹性贝毒素(PSP)的海洋甲藻,其适应能力强、生存范围广,在我国北至胶州湾、南至厦门海域和大鹏湾都有发现,并有发生赤潮的
@羊栖菜属马尾藻科的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Harv.)Setch.,为多年生大型海藻,在我国沿海均有生长,还分布于日本和朝鲜沿海。该藻在《本草纲本》草部水草类海草条中记有软坚
人类免疫缺损病毒(HIV)是引起爱滋病(AIDS)的逆转录病毒。从海藻中分离的具有抗HIV活性的化合物和提取物对其它逆转录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HSV)等也有对拮抗活性。现在大多数
光合细菌(Photo synthetic Bacteria)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1836年Ehrenberg最早记录了使沼泽、湖泊变红的光合微生物,这类细菌的生长与光的存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来研究微生物的多样性,有助于人类更深入研究和认识自然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多样性。现在普遍认为,用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来研究环境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的多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化脓性疾病的重要致病菌,也是毒力最强的化脓菌,国外有人称其为“食人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其耐药菌株日益增多,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化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化疗药物存在着疗效较低、副作用大和肿瘤的耐药性不断增强等问题。开发新的,更有效的抗癌新药是人类面临的迫切问
海洋细菌BAC-9912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为肽抗生素,对三种致病真菌白念珠菌(Candidaalbicans)、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s)、石膏样毛癣菌(Trichophyton mentagroph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