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田农药减量增效施药技术的关键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烟草学会农业专业委员会植物保护学组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xu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药的合理使用不仅能增强在作物保护方面的施药效果,而且可以把农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通过分析影响农药施药效果的各种因素,笔者认为:如果能够注重施药时合理的投放目标,针对不同的施药目标调整喷雾方案;根据害虫的生理习性和植物的病理特点选用适当的喷雾设施、确定各种喷雾参数,可以大大地提高农药的作用效率,降低农药使用量.
其他文献
为寻找出合适的烟草黑胫病保健栽培措施,以常规为对照,对比研究了膜下小苗移栽、营养调控等措施的防治效果,处理后烟株的主要农艺性状,烤后烟叶产量、质量等.结果表明,膜下小苗移栽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其防效达到80%以上,烟叶干鲜比为7.45,上中等烟比例为90.67%,产值为2382kg/hm2。
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TMV是一种严重影响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常见病害,利用天然产物防治烟草花叶病毒逐渐成为当前的热点.本文综述了植物源、微生物源、动物和海藻类来源的天然产物抗烟草花叶病毒的效果,并对在生产实践中利用不同来源的天然产物抗烟草花叶病毒进行展望.
以烟草种植的常规肥料为对照,比较3种不同有机肥对烟草的生长及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肥料对抗烟草青枯病的作用差异性显著.T9长效复合肥处理的不仅后期长势弱,而且病情很严重,最后的调查发病率达54.05%,病情指数达26.18.湖南金叶有机肥处理的烟草各方面的农艺性状都比对照好,但发病比对照严重,最后发病率也达49.70%.其中,只有贝斯特有机肥处理的在农艺性状上和抗病性上都优于对照,最后调查
为探索有机活性肥料不同含氮量水平对烤烟生长发育、农艺及青枯病抗性的影响,本文设置了667m2施氮6kg、7kg、8kg、9kg等4个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通过调查烟株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青枯病发病情况,评估含氮量使用的相关效果.结果表明:生育期方面,667m2施8kg、9kg氮处理烟株进入各生育期的时间较667m2施6kg、7kg氮处理晚1~4 d;农艺性状方面,在烟苗移栽50d内以6
为有效的防治烟田蜗牛,通过室内药效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对生石灰、25%茶皂素、0.3%印楝素防治蜗牛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25%茶皂素室内试验以浓度为12.5g/L和10g/L防治蜗牛效果最好,两处理药后72h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9%/以上;田间试验表明25%茶皂素各浓度处理间防治效果差异显著,以每667m2施用量5009防效最佳,且在时间上表现出递增效应,药后10d校正死亡率达到89.60%,生石
目前在十堰市查明的烟草病毒病有6种,烟草病毒病已成为十堰市烟叶生产上分布最广、发生最为普遍的一大类病害,严重发生时减产5.7%以上,且近年有日趋严重的趋势,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其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已不仅仅限于烟叶生产本身,本文是作者通过对十堰烟区病毒病发生规律调查,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病毒病综合防治对策.由于烟草病毒病在自然界寄主广泛,传播途径不易控制,任何单一防治方法都难以保证彻底解决问题,所以必须
移栽灵是一种多功能植物杀菌剂和生长调节剂.其作用机理除具有常规杀菌抑菌作用外,进入植物体后还能诱导植物产生一系列的抗病抗逆反应,从而提高植物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和适应能力.为研究移栽灵对烟苗生长发育和烟苗素质的影响,进行了不同处理的实验对比,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T2处理能显著增加烟苗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重,提高烟苗的茎粗和株高,获得较好的烟苗素质;T1、T2处理能够促进烟苗根系的生长,提高根
烟草白粉病是一种真菌性叶部病害,对烟叶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经济有效的措施.本文主要综述了烟草白粉病的抗病遗传规律及抗病机理,抗病品种的研究进展.针对烟草白粉病这一存在潜在威胁的真菌性病害,烟草白粉病抗病育种工作应该充分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筛选白粉病的抗病基因并集合多个抗病基因,实现抗病基因的定位最终实现抗病基因的转移,培育出高抗白粉病的优质烟草新品种。
烟田土壤中除草剂残留极易造成烟叶畸形,影响烟叶生长,如何降低土壤中残留除草剂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利用乙草胺作为唯一碳源从烟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乙草胺降解茵CSUFTM78.杆状、无芽孢,大小为0.8~1.5μm×0.4~0.6μm;菌落不透明,灰白色,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表面湿润,有光泽.形态学分析结合16s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分离的CSUFTM7878降解菌属于窄食单胞茵属.以
从湖南省郴州地区的烟田及菜园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0株能够以二甲四氯(MCPA)为唯一碳源的细菌.采用以二甲四氯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液,在37℃及200r/min的恒温摇床中对不同菌株进行培养,通过测定培养72h后培养液中二甲四氯残留量,计算不同菌株对二甲四氯的降解率.结果表明,初始浓度为500mg/L时,菌株SE01、SE03、SE06和SE08对二甲四氯的降解率分别为37.4%、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