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术后cpm机的应用与康复护理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ang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70年代初,著名骨科医师SaLter提出持续被动活动理论(ContinuousPassiveMotion,CPM),对于骨折患者出现膝关节僵硬的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CPM通过对膝关节持续被动的屈伸进行关似活动的训练改善关节的活动度,促进早期康复.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膝关节联合麻醉术后平卧的具体时间,方法以及不同起点计时对患者不良反应和舒适度的差异。[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运动医学病房联合麻醉下膝关节手术患者420例,按照病房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0例,其中观察组又按照房间不同分为A组70例、B组70例、C组70例。
目的:探讨TDP照射伤科黄药治疗胫腓骨骨折后患肢肿胀的疗效,胫腓骨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最为常见,由于胫骨骨干浅居皮下,缺少肌肉组织覆盖,骨折后患肢肿胀较甚,若早期手术,由于皮肤张力较大,往往导致皮肤坏死,内固定装置外露,带来很严重的后果,故临床骨科界多待患肢肿胀缓解后行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Ⅲ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镜辅助下的微创治疗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8月到2015年2月之间收治的14例Ⅲ型胫骨平台骨折,行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微创切口、复位固定+植骨手术。
Inrecentyears,manystudiesinvestigatingbonerepairhavebeenconductedusinganimalmodels.Thesestudiesdocontain,however,limitationsbecauseofvaryingregenerationpotentialacrossdifferen
方法:选取我科室自2015年1月至7月20日的101名入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50人,一组为对照组50人,对照组患者给予骨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疏导,自我情绪调节,放松疗法及音乐疗法等护理措施。
目的:通过使用无水泥性全髋关节置换青年性强直性脊柱炎病人中双侧重度髋关节融合及畸形患者,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畸形的可行性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7年6月-2012年4月13例(共26例髋关节)双侧髋关节融合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及影像学检查,最长患者病史30余年,所有患者两侧髋关节均行非水泥性德国LINK全髋关节治疗,均采用后侧入路,其中内收肌松解患者3例,术后早期卧床性功
目的 比较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Lumbardiscectomy,PELd)与后路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目的:临床上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改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功能,护理上为了使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可以在最短得时间内达到日常生活需,并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应制定相应的术后护理计划.方法:现以近1年内我科收治的17例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強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患者(双髋9例,单髋8例,共26髋)作为研究对象,来总结术后护理计划的临床效果.该术后护理计划包括1.褥疮护理:使用气垫床、皮肤护理按摩、定时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复杂性肱骨干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3例复杂性肱骨干骨不连患者资料,术前常规X线片及CT评价骨愈合情况,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30.7~58岁,平均40.3岁.萎缩性骨不连13例,肥大性骨不连10例.
目的无螺钉、单纯压配固定髋臼杯因其无螺钉可减少远期松动导致骨缺损增大的翻修难度,但部分学者担心其初始稳定性较差,本文探讨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中使用无螺钉、单纯压配固定髋臼杯疗效.方法对2010-2013年间采用无螺钉、单纯压配固定髋臼杯的46例54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31-65岁,平均44.4±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