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诺模型的线性空间定价模型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1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线性空间定价模型中,采用的通常是Bertrand博弈,从而认为企业的定价仅仅取决于自身的成本,而利用伯川德模型加以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过度简化了企业的行为。本文中,试图使用古诺模型来刻画企业的定价决策,它既涉及企业自身的生产函数,更取决于竞争对手的行为。 本文的研究最终得到了更接近于经济现实的结论,并进一步讨论了这一对经典模型作出的修正在其他层面的应用和拓展。
其他文献
印刷业不单是重要的文化信息传播、高新技术含量极高的行业,它更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重要性近年不断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肯定,也使得社会上更关注行业的发展。本文介绍了泛珠印刷业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了出口市场的竞争威胁,并从资源互补、建立信用体制、借助外资推动发展等方面讨论了如何提升竞争力的问题。
养老基金是为保障劳动者年老失去劳动能力后的基本生活需要,通过向劳动者所在的单位和个人征集保险费和政府拨款而建立起来的法定的专款专用的资金.养老基金如何实现保值增值是目前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与发展、社会的安全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将系统诠述国内外养老基金投资的相关文献,由此为发端,对养老基金投资运作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监管的定位和定性、政府的角色和责任等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导致一些商业银行和国际投资银行因流动性问题已经或即将面临倒闭风险,这严重影响了金融行业的盈利能力和股票市值,进一步加剧资本市场上股票价格的大幅波动.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与银行业流动性危机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全球性金融危机对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新的挑战,本文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
本文比较了非期望产出处理的相关DEA模型的优缺点,通过引入SBM模型处理非期望产出,测算了1990~2006年我国各省区环境效率。结果显示,环境变量的引入明显降低了中国区域的平均效率水平,中西部地区对环境变量的引入较东部地区较为敏感。同时,本文实证考察了经济规模、对外开放程度、地区等因素对环境效率的影响效果,发现这些因素对于三大地区的作用机理存在差别,并据此给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了中国食品加工业技术效率,并估算了各因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①虽然中国食品加工业技术效率在稳步提高,但是其生产仍然存在显著的技术效率损失,且技术进步并不显著.②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地区食品加工业技术效率差异不大,且呈收敛趋势.③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和食品加工业税率对食品加工业生产技术效率损失有正影响,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第一产业产值则正好相反.这些结论具有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在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地区之间竞争也日趋激烈.本文针对当前省际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的不足,从大区域、大旅游的角度出发,建构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现代多元统计方法,对我国各省区的旅游竞争力水平及其构成要素进行了测度与评价,揭示出我国旅游竞争力水平的空间分异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旅游竞争力培植和提升以及空间差异调控的基本思路.
在不对称信息下,关系型银行可以利用信息优势参与借款企业治理,降低代理成本.文章实证分析了1996~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发布获得银行信贷公告后的市场反应,发现,上市公司发布获得银行授信和债务重组公告会引起股价显著性上涨.这表明,中国银行体系自1996年以来有意识地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合作关系的措施具有治理效应.文章还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公司治理越差的公司,治理效应越显著.这种效应主要体现贷前甄
权力与可信承诺是国家理论的核心问题.在经济学文献中诺思将权力、可信承诺和经济绩效问题一起考察,并开创了交易费用政治学.他对权力与可信承诺问题的分析改变了他之前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视角,并深刻地影响到了后来的许多学者,也真正开启了制度变迁从比较静态到动态过程的研究.本文以权力与可信承诺为主线,先扼要阐述了诺思国家理论的形成和最新发展,然后分析了其理论重心转变的过程及其内在逻辑和权力(暴力)问题纳入经济学
货币政策一直以来存在相机抉择和按规则行事两种操作范式。本文先对开放经济下的中国货币政策规则性成分和相机抉择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再利用Cholesky方差分解方法,确定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中影响经济波动的主要成分,结果显示,开放进程中的中国货币政策操作是以相机抉择性成分为主的。最后,本文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动态模拟,发现规则型的货币政策可以大大减小我国开放经济中的实际产出增长、通货膨胀及人民币名义有效
Shibor作为中国的“Libor”,在当前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它的推出具有划时代的变革意义,在推出不到两年时间里,成绩有目共睹,其基准性地位基本得到确立。但是,由于Shibor定价缺乏理论模型和实践经验的指导,报价随意性较大,导致商业银行Shibor定价能力弱和报价基准性差,制约了shibor基准的公正性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分析Shibor的运行机理,运用数理方法提出了一种可用的Shibor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