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技术监测陆表动态变化在环保验收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mvsg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3S”技术,利用泰和至井冈山高速公路建设前(2001年)、建设中(2004年)及建设后(2005年)的3个时相的Landsat5-TM遥感数据对公路建设影响区的施工场地、取弃土场地等有人为活动干扰的敏感区域进行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分析.通过对3个时相公路路域的植被覆盖度模拟估算、土地利用类型人机交互式解译等实验操作,结合GPS野外定位等调查现场实际情况的验证,定量的估算出公路路域内相关指标的前中后三个时期的动态变化情况,重点对路域内公路建设影响较为严重的临时用地敏感区域进行不同时间阶段的动态变化分析,确定公路施工期及工程竣工后需加强和完善植被恢复的临时用地和施工用地区域.以“3S”为技术手段的监测方法可应用于施工破坏严重区域的植被恢复力度的监测,在反映公路建设环境保护验收生态恢复方面有这很好的辅助作用,对重点恢复单元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对来自3个县区的蔬菜区土壤样品中14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参与评价的11种重金属污染物中,镍污染较为严重,15个点位中,有1个点位超标,超标率为6.7%,其余项目没有点位超标.阎良区武屯镇广阳村评价结果为5个点位清洁(安全)(PN≤0.7),没有点位超标;高陵县耿镇虎家村5个点位清洁(安全)(PN≤0.7),没有点位超标
2012 年春季,对象山港水体水样中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溶解态的重金属(Hg、As、Cu、Pb、Zn、Cd、Cr)含量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春季象山港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0.6×104~80×104cells/dm3 之间,平均细胞丰度为13.6×104cells/dm3;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
本研究考察并对比了CMBR和SMBR反应器中EPS对膜污染的影响.首先分析了CMBR和SMBR污泥混合液中的EPS的变化规律,然后分别研究了CMBR和SMBR污泥混合液中EPS含量对污泥比阻的影响、EPS中蛋白质与多糖的比例与Zeta电位的关系、EPS含量对污泥混合液中值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SMBR混合液中EPS含量要高于SMBR混合液中EPS含量,而且EPS含量越高污泥比阻值越大.此外,EPS
本研究利用香豆素以及萤光探针法定量分析Fenton反应过程中氢氧自由基(·OH),描述实验条件包括pH值、过氧化氢 (H2O2)和亚铁(Fe2+)离子浓度,对偶氮染料Acid Orange (AO7)脱色效果与·OH生成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酸性条件环境下可捕获较多的·OH,有较佳的脱色效果85%;提升H2O2浓度至5×10-4 M後,对於脱色效果的提升作用不大,当浓度高於10-3 M,2小时内
为了开发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实现废水资源的回收利用,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本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提拉法制备全透光类玻璃球体负载TiO2纳米材料对达标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应用X射线衍射仪探索了不同退火温度对TiO2薄膜结构的影响,以紫外灯为光源探索了不同涂裹次数对废水处理效率的影响并且观察了TiO2薄膜的重复使用率.结果显示:①430℃退火2h的薄膜为锐钛矿相结构;②TiO2薄膜对生物二级处理系统出水的
本文开展了photo-sulfite高级氧化体系对甲基橙降解的研究,考察了photo-sulfite体系对甲基橙的降解效果,利用MEDUSA软件模拟分析了sulfite、Fe(Ⅲ)用量及草酸、柠檬酸和乙二胺四乙酸盐对甲基橙降解的影响,通过总有机碳的去除率评价了photo-sulfite体系对甲基橙的矿化程度.结果表明:甲基橙的降解随着亚硫酸盐和Fe(Ⅲ)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亚硫酸盐的量过大时,
针对当前伴生放射性废渣库的地下水污染控制,以北方某废渣库为例,从库底和边坡防渗,渗滤液收集、导排、检测,地下水监测、地表径流截排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工程设计研究,为伴生放射性废渣库的安全运行与地下水放射性污染控制提供指导和借鉴.
污泥经过厌氧消化后可使其中的氮、磷、有机物等指标释放到上清液.实验通过设置不同停留时间的厌氧反应器进行研究发现:MLSS、tCOD随SR的延长呈现出先有缓慢降低,再快速降低,之后略微增加后又出现了快速下降的变化趋势,对于sCOD、蛋白质,其变化规律则与MLSS相反.通过对上述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探索对释放效果少受影响下尽量缩短停留时间,弱化工艺缺陷,具有重大意义.
流感常用药盐酸金刚烷胺的的生产废水由于得不到有效处理,引起较大污染.以盐酸金刚烷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胺化废水为原水,利用Fenton-超声联合工艺进行处理,比较Fenton、超声及其联合工艺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处理条件下,Fenton-超声联合工艺对金刚烷胺制药废水中TOC去除效果最高达到65.6%.超声和Fenton的联合产生了良好的协同效果,Fenton-超声联合工艺对金刚烷胺制药废水
为了解不同污染源对发光细菌的毒性状况,从日常污染源监测样品中选取不同类型的水样开展了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本文拟通过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探索不同类型样品发光细菌毒性测试方式、毒性表征方式和生物毒性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