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氧化硅粉尘检测方法与限值标准的一点思考

来源 :第二十二届华北地区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tmlb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矽肺是尘肺中最严重、最多见、报告最早、研究最多、病理改变基本清楚的一种尘肺.而且也是中国乃至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一种尘肺病.矽尘的准确定性和检测是矽肺病的预防与控制的重中之重.本文作者针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查阅了国内外有关资料,从中发现一些问题,提出供大家讨论.
其他文献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农药在农业生产中依然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农药可以用来杀灭昆虫、真菌和其他危害作物生长的生物.农药起到防治农作物虫害、保障农作物增产,但是如果使用、保管不当,也会引起人体急慢性中毒,甚至死亡.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2006-2014年农药中毒网络报告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此了解我区农药中毒现状,为我区农药中毒的预防提供依据.
目的:了解某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多晶硅项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明确关键控制环节,提出改进措施,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次评价在现场调查法的基础上,采用检查表法与检测检验法相结合的原则.结果: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因子有生产性粉尘、有毒有害气体(氯化氢、三氯氢硅、氢氧化钠、氟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噪声、工频电场.粉尘和噪声各有一个作业点超标
目的:探讨职业人群作业场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保护职业人群健康的作用,同时评价对企业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方法:选择卫生部门深入企业作业场所开展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资料,以及用人单位在作业场所对职工进行的上岗前和在岗期间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的培训资料.结果:通过对职业人群作业场所相关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使职业人群在职业活动中增强了自我防护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企业的迅猛发展,各种职业危害同趋严重,正己烷作为一种有机溶剂,有着良好的黏性,经常用于橡胶、制药、香水、制鞋、皮革、家具、油漆等工业,作为稀释、清洁黏胶之用.另外还可为萃取种籽油时之溶剂等;亦可以为制造聚合物的原料.日常工业用品中正己烷有机溶剂常含有一定量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植物油提取、合成橡胶、聚乙烯薄膜印刷等行业都可能接触到正己烷这种有机溶剂.进入人体后主要影响中
目的:长期视屏下工作,颈项始终保持一种姿态,会造成颈椎的损伤,建议从事视屏作业人员应定期检查颈椎.方法:拍摄颈椎正侧位片、双斜位片.结论:270视屏作业者不仅拍摄了颈椎正侧位片,而且又加拍了双斜位片.其中26例视频作业人员X射线表现如下1、18例颈生理弧度变直,椎体后缘与其相对椎板之距小于12mm;2、10例椎体前后缘增生,以颈椎4.5.6为著;3、10例椎体棘突后颈项韧带钙化;4、8例椎间隙变窄
目的:识别和评价某板材家具制造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产生的主要环节,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以保障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实验室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防护水平对该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结果:(1)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丙酮、甲醛、木粉尘和噪声;(2)在检测的工作场所中,甲苯、二甲苯、乙酸
通过全面了解宝坻区近7年职业病诊断情况,为了更好的开展全区职业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根据,整理并分析了宝坻区2009-2015年职业病诊断资料,结果显示近7年职业病诊断共30例,其中诊断尘肺病29例,占诊断病例的96.7%,确诊尘肺病例中水泥尘肺27例,占确诊病例的93.1%,水泥尘肺以外的其他尘肺共2例,占6.9%.目前,虽然宝坻区职业病不是高发地区,但一旦诊断职业病,无论是对作业工人及家庭还
职业性健康检查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严格规定了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劳动者必须进行定期的职业性健康检查.严格规定了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相关单位和个人的义务及法律责任,使职业性健康检查工作以法律责任的形式体现出来.因此,职业性健康检查是属于强制性的法律行为,相关单位和个人应该依法履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和要求,并根据职责分工不同,完成具体的职业性健康检查工作,由此看见,不同部门的相互
通过对宝坻区哨点企业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况调查,发现该企业生产车间缺乏职业病防护设备和设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对职业病防治知识还是相当欠缺.作业场所有毒物质以苯系物为主,有害因素以噪声为主;在生产工艺中,以刷胶工序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较为严重.
应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测检验法识别和分析某石化公司乙烯生产装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效果.结果显示:该装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有效,但需进一步增强携带个体报警装置的意识和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