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民俗文化视野中的京族哈节--兼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节的“国际化”

来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海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erwes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族哈节,也称唱哈节。是京族的传统歌节。本文以东亚民俗文化作为研究背景和框架,探讨京族迁居后,哈节如何与广西本土文化之间对接融合,从而落地生根的文化机理。同时,将哈节祭仪的全过程,及其从“娱神”到“娱人”的功能转变等内容,与韩、日两国的节日祭祀活动比较。最后,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哈节,如何进一步走向世界建言献策。
其他文献
  新加坡并不存在关于教师资格审批的标准或者职能问题,因为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NIE)。参加NIE岗前项目的所有教师都是以教育部雇员的身份
  本文讨论的主题是网络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在与观众的互动关系上将面临何种程度的变革。文章首先介绍博物馆使用网络的历史发展,以说明博物馆如何在极短的数年内,迅速发展博物
  很多团体对博物馆而言非常重要,在当今全球范围内也有很多定义这些团体的方式。笔者想讨论的两个团体是市场与市民社会。这两种团体加上政府,其三者是一切社会运作的中心,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推动人类文化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方言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类别和范畴,也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之列,本文认为在信息全球化和文化一体化的影响
  全球化消费时代都市欲望书写的无限膨胀,进一步加剧了人们本我欲望的空前爆发,以至文化生态、自然生态均惨遭戕戮。呼唤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门类或形式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之中,博物馆与社区也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本文从矛盾的出现、矛盾的分析、矛盾的解决三个层次来探讨博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口头传承、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以及与传统手工艺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由联合国教科文
  教育质量观是对教育质量内涵及尺度的根本看法,是制定教育质量标准和评价教育质量的认识基础。根据对教育质量内涵的澄清,教育质量应被定位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的促进程度之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并不直接体现于作为一种公共文化的属性上,而是体现在传统非物质文化与日常生活以及外在客观力量的关联互动中,而这一切都源自于文化的人本寓意。保
  当下社会环境与经济形态多样繁杂,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及意识也呈多样化形态,随着全球信息一体化趋势的加强,这种文化的多样性愈加复杂。博物馆如何在多样变化的文化形态中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