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具有病程长、难治愈、易复发等特点。IL-35是一种主要由Treg分泌的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在炎症发展和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然而,IL-35对银屑病是否有治疗作用未见报导。本研究通过IL-35基因治疗小鼠银屑病模型,研究IL-35对银屑病的免疫调控机制,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利用M5刺激Ha Ca T细胞在体外构建银屑病模型,研究IL-35对银屑病免疫相关分子的影响;用K14-VEGF转基因银屑病小鼠模型来评价IL-35对银屑病的治疗效果;通过H&E染色、Baker评分、抗体芯片、ELISA、流式分析、免疫荧光等方法,研究IL-35治疗小鼠银屑病的免疫调控机制。通过与地塞米松比较,观察IL-35治疗银屑病的长期效果。结果 :IL-35能显著下调M5刺激的Ha Ca T细胞模型中IL-6、IL-8等因子表达。与对照组相比,Baker评分等研究发现IL-35治疗能显著改善银屑病小鼠的发病表型。抗体芯片和ELISA检测发现IL-35能显著抑制G-MSF、IL-17和MIP-1γ等多种促炎性因子表达,并显著上调IL-10的表达。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IL-35组的小鼠脾脏和淋巴节中浸润的Th17细胞明显减少,Treg和Tr1细胞明显增多。免疫荧光分析发现IL-35组的小鼠耳部组织处CD4+、CD8+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明显受到抑制,脾脏中M1/M2巨噬细胞的比值明显降低。通过与地塞米松相比,IL-35对小鼠银屑病具有长期疗效,治疗后不易复发。结论 :IL-35对银屑病小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IL-35主要通过调节机体内重要炎性因子的表达,抑制皮损部位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的浸润,影响M1/M2巨噬细胞的比例来达到治疗银屑病的效果,为银屑病治疗提供候选靶点和新思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