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径向温度效应的能源桩荷载传递分析方法研究

来源 :第二届全国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te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能源桩受温度作用影响时的承载特性难以量化,提出考虑径向温度效应的荷载传递法对能源桩热-力耦合作用下的受力特性进行研究,评估温度变化对能源桩的影响,研究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的分布状态,并以昆山能源桩的现场测试为依托,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温度作用对能源桩桩身应力应变状态有显著影响,当桩体受极限荷载与温度作用时,侧阻力发挥的作用几乎不大,在降温作用下能源桩桩顶会产生残余变形,因此在能源桩设计时应以降温作用时的沉降值为标准进行折减,考虑能源桩的设计承载力.
其他文献
本文对涂料用氟碳树脂的结构、组成、在防腐领域应用的长期跟踪调查结果、有关耐久性的电子学以及化学和光学角度的探讨、对与耐久性有关的氟碳树脂的基本性能作全面诠释.
本文从防锈颜料的防锈机理入手,着重分析了现代防锈颜料的发展趋势,从而综合评价了TBS新型防锈颜料的高效性能,在工业涂料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介绍了氯化橡胶的研究动态,包括应用特性,在防腐蚀涂料中的应用,制备工艺并证明了氯化橡胶防清漆的参考配方.
介绍了吕特格公司、新产品、Novares LR600在无溶剂型环氯配方里的应用、反应活性、迁移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机械性能、新应用,Novares改性剂在水性环氧配方中的使用和效果、相容性、漆膜表观性能、耐化学腐蚀性以及项目展望。
介绍了强制性国家标准《船舶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制定的主持单位、船舶标准任务来源、标准制定程序、船舶涂料概况、国内外相关规定、标准内容讨论等。
本文对现有涂料附着力测试方法如划格法、划×法、划圈法、拉开法等进行了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划格法、划×法与划圈法能直观反映涂层附着力,测试结果重复性也较好,但由于测试结果只是以"级"表示,无法提供更精确的量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采用拉开法进行附着力测试,单试柱法与双试柱法测试结果有显著差异,单试柱法测试结果显著小于双试柱法.单试柱法数据分布范围更窄,标准偏差及数据离散性也较小,测试结果重复性更好
能量桩是通过在传统桩基础内安装换热管的新型节能减排技术.通过在PHC桩芯内埋设换热管形成预制能量管桩.现场采用单U和双U热响应试验,利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对桩身的温度和应变分布进行了监测,得到了试验过程中能量桩的温度和应变变化规律;发现换热初期热量会堆积在能量桩内无法快速传递到桩外,整个过程桩体升温幅度不大,热量传递效率较低;揭示了预制能量管桩的热、力学变化特征,为预制能量管桩的优化设计和换热能
混凝土早期水化作用释放大量热量,会引起桩身温度和桩身应力变化,从而影响桩基承载性能.通过开展现场试验,研究回填土地基中钻孔灌注桩-承台混凝土水化热对桩身及桩基周围土体的影响,实测并分析了桩身及桩基周围土体温度随时间、深度的变化规律和桩基应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桩混凝土浇筑完成后,0.7d时桩体不同深度处的温度均达到最大值,21.4 d时其温度基本稳定;桩体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可分为快速
采用多场耦合软件,建立了螺旋式热源PCC能量桩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温度、荷载、热源匝数、桩长、混凝土密度及混凝土弹性模量等因素对能量桩桩身应变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无热源情况下,PCC能量桩桩身应变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大而增大,沿着桩身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热源的存在会导致桩身应变由正变负,说明了温度因素的主导性;桩身应变会随热源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同一热源温度下相同位置处桩身应变均随着桩顶荷载的增
采用自主研发的离散元软件MatDEM,依据能源管桩的现场热响应试验,提出了能源桩离散元数值模拟的建模方法,对能源管桩的热响应试验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到了桩周土体的位移分布,桩芯和桩周土体的温度分布,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利用离散元法研究能源桩换热性能的有效性,该方法在研究能源桩与土体的热-力学行为特征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