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下河所小麦分子育种实践和元件创新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ey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中下游麦区常年受赤霉病、白粉病、黄花叶病、锈病等危害,抗病基因聚合是提高品种综合抗性的最经济有效途径。2007以来,里下河所针对上述病害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抗病基因聚合育种和分子育种元件创新工作。(一)分子聚合育种工作取得实效:利用抗白粉病基因Pm21/PmV、抗条锈病基因Yr26、抗黄花叶病基因/QTL Wss1、 QYm.nau-5A、QYm.nau-2D和抗赤霉病基因Fhb1开展标记辅助育种工作(MAB),结合多病害自然发病和接种鉴定,累计创制各类抗病聚合新品系(种)200余份。多抗新品系"扬12-144"(Fhb1+Pm21)、"扬12G16"(Pm21+QYm.nau-2D)、"扬12-145"(Fhb1+Pm21+QYm.nau-5A)已通过国家和江苏省审定。高产多抗优质新品系"扬14214"兼抗赤霉病(R级)、白粉病(Pm21)、条锈病(Yr26)和叶锈病(LrX)等4种病害,在历年国家品比和区试中比对照扬麦20增产5.72%~8.17%,抗倒伏(倒伏点次率0%),弱筋品质优异,越级进入2019年国家生产试验。苗头品系"扬17099"兼抗赤霉病(MR)、白粉病(Pm21)、黄花叶病(QYm.nau-2D)和叶锈病(LrX),生物量突出,对逆境适应力强,高产稳产性好,已进入国家品比试验。(二)分子育种元件创新取得进展:开发了MBH1等多个育种实用型分子标记,在小麦抗病育种中已得到广泛运用。定位了多个与小麦高结实性状、纹枯病抗性相关的主效QTL,为抗病逆高产育种提供了新的元件。创制T6V#2S(Pm21)-6V#4S·6DL抗白粉病重组体,减轻了原易位对穗数的不良影响,提高了穗部结实性;创制T6V#4S(PmV)-6V#2S·6AL重组体,提高了抗白粉病基因PmV的育种利用效率。
其他文献
<正>氮(N)素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养分限制因子,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直接影响 NH3 挥发和 NO3-淋溶,而土壤硝酸还原酶是氮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调节酶和限速酶。化肥和农
本文介绍了一款RISC_CPU的可测性设计,为了提高芯片的可测性,采用了扫描设计和存储器内建自测试,这些技术的使用为该芯片提供了方便可靠的测试方案。
健身气功和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对其进行科学的检测,可以对我国民族民间的传统健身方式进行更为科学的推广。本研究主要以测量法及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