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表皮蜡质的发育及合成机理研究

来源 :2016年陕西省农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mit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搞清楚小麦表皮蜡质表型的发育规律,以两个白霜小麦品种泛麦5号和陕垦99与和两个绿色的小麦品种静2001和A14为研究材料,系统研究了小麦叶片和穗表皮蜡质的发育过程。在整个小麦生长期,叶片和穗表皮蜡质总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叶片蜡质在苗期以脂肪醇为主,开花期则以脂肪醇、烷烃和二酮为主;白霜品种的二酮含量显著高于绿色品种的二酮含量。穗表皮的蜡质组分以二酮和烷烃为主,只有白霜品种的穗表皮含有OH-二酮。叶表和穗表蜡质晶体形态包括片状和管状。在小麦植株发育的早期,白霜品种和绿色品种的叶片正面和背面的蜡质晶体均呈现为片状;到了开花期,白霜品种的叶片正面表现为片状,背面表现为管状,而绿色品种的叶片正面表现为片状,背面表现光滑的表面,无明显蜡质晶体附着。小麦颖壳的管状蜡质晶体在抽穗后几天内能够快速形成,而片状只短暂出现在绿色品种中。
其他文献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仍是当前对世界养猪业危害严重的病原.本实验室的前期工作证实,PRRSV的复制酶蛋白nsp9和nsp10是高致病性PRRSV致死性毒力的决定基因.然而,
会议
  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Ⅱ型A(NMHC-ⅡA)介导了PRRSV病毒感染宿主细胞,但是在这一进程中病毒及宿主细胞对于NMHC-ⅡA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为探索PRRSV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调控
会议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H9N2是A型流感病毒的一个亚型,其谱系复杂,流行范围广,已经成为我国禽流感的主要亚型.尽管我国自19
  通过Fc受体介导的PRRSV-ADE感染能够促进病毒黏附并内化到巨噬细胞中。在猪肺泡巨噬细胞中,FcγR ⅡB的选择性激活显著上调IFN-α和TNF-α的mRNA水平,表明FcγR ⅡB信号
会议
  陕垦224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小麦研究室于2004年以母本87-600,即陕垦四号,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小麦研究室用普通小麦8901和114427杂交后的一代材料为母本,再与
  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AHPND)是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主要病原菌。本研究利用VPAHP
  梭子蟹肌孢虫(Ameson sp.)是感染三疣梭子蟹的常见病原,为了及早确定其在梭子蟹体内的感染程度,本实验通过一对自设引物建立了梭子蟹肌孢虫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
  对发生的一例日本对虾暴发性死亡案例,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进行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综合征病毒(TSV)、黄头病毒(YH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
  TBK1对天然免疫中IRF3的磷酸化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从而影响Ⅰ型干扰素的表达.在此研究中,我们克隆得到斑马鱼TBK1基因的两个剪接异构体,将其命名为TBK1-tv1,TBK1-tv2.与
小麦叶片衰老的正常顺序是按照叶位自然顺序自下而上逐次衰老。近年来发现也存在一些小麦品种,其叶片衰老顺序一反常态,旗叶先于倒二叶衰老,称为小麦叶片逆序衰老现象。目前已有研究采用典例样本对比分析的方法,即在几个不同逆序衰老类型的典型品种间或逆序衰老茎和正序衰老茎间进行样本比较分析,这种方法对比性强,但因样本量偏少难以揭示叶片逆序衰老现象的总体特征和内在规律性。本研究以65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依据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