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侵权之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初探

来源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bgm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侵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是环境侵权民事责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此问题在我国环境法学理论界被学者论述极少.司法实践中,许多环境侵权案件中的受害人因环境侵权而遭受了难以弥补的精神损失.但是,获得精神赔偿的当事人却极少.这有悖于"有损害就有赔偿"的基本法律原则.本文依据环境人格权理论和物质性人格权理论,并结合我国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关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初步探讨我国环境侵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的基本理论和司法实践问题.
其他文献
房地产公证业务领域宽阔,通常包括房屋买卖、赠与、抵押、拍卖、土地使用权转让、产权分割公证等.本文结合多年来办理房地产公证业务的实践,就如何办理房屋买卖合同公证,谈谈粗浅的见解.
本文论述了从房地产抵押担保的特点、确保抵押担保行为、法律赋予公证文书不易推翻的证据效力、确保抵押物抵押登记有效看以及从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防范金融风险看公证的必要性。
鉴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尚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市场运行机制和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中还缺乏公证方面的立法.因此,人们对公证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服务领地尚有不同看法,各地公证处在对房地产市场中公证市场的开辟,公证客体的把握上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从而使房地产市场中的公证市场即公证的服务领地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公证市场萧条,服务领地一再萎缩.本文论述了笔者就公证在房地产市场中的服务领地以及
房产公证依据的虚假指的是当事人和知情人在申请公证时,出于故意、过失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造成向公证机关提供虚假的证据和事实,使公证机关可能或造成出具虚假公证书的现象.近年来,随着房产公证数量的增加,发现依据虚假的情况时有发生,我处1999年,共办理各类房产公证2391件,其中赠与876件,继承990件,遗嘱342件,房屋买卖126件,遗赠扶养协议7件,房屋租赁5件,其他50件.办证过程中发现各种虚假依
环境法律制度实质上是一种利益平衡制度,利益规律是环境法律制度的基础.环境法律制度设计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法律(制度)这一特殊的利益调控机制来把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减到最低程度,既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自然资源,从而增进全人类的普遍的共同的利益.环境法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征收污染税制度、污染源头控制制度、废物综合利用制度
由于房改房是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和居民获得自己住房产权的最广泛的途径,因此,这一特殊的产权形式又是一种普遍的存在.本文论述了认识其特殊性,并为这一特殊的产权形式提供相适应的公证服务,既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需要,也是我国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房地产公证对公证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房地产公证的前景究竟如何、当前在房地产公证中存在什么问题、需要从哪些方面作出进一步的努力呢?笔者试针对以上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本文论述了上海市公证处自改革开放,特别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来,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铭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的信念,积极、主动地服务市场,缜密、细致地调查房地产交易中的公证需求,全面拓展各类新型的房地产公证业务,从土地批租市场即房地产一级市场起步,成功地实现了房地产公证业务"零"的突破;继而以外销商品房市场为切入点,确立了公证在房地产市场的地位;随后又多方位参与房地
本文对环境立法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文章围绕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优先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原则、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原则、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原则等进行了论述。
环境外部性是"市场失灵"和"环境失灵"的重要表现.本文以环境外部性的理论概述为开端,认真分析了市场和政府在解决环境外部性中的作用.基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提出应结合使用市场调节和政府规制的手段来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为促进环境外部性内在化在理论上进行初步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