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野生稻耐低磷与铝毒胁迫的适应机制研究

来源 :第一届全国野生稻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moon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云南普通野生稻为材料,研究其对酸性土壤适应性的生理生化机制。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在磷素活化、铝离子钝化与离子分配上具有优势,如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根分泌有机酸、苹果酸脱氢酶活性明显较高,从而减轻酸性土壤中磷素短缺与铝毒对植株的危害,而表现出生长良好状态。
其他文献
参照木材流体渗透特性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大型丛生竹种─龙竹竹材的纵向气体渗透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预处理方法和含水率对竹材纵向渗透性有显著影响。预处理可提高竹材气体渗透性,水煮预处理试件的渗透性优于汽蒸预处理试件的渗透性;随竹材试件含水率降低,竹材纵向气体渗透性增加。这些结论可为竹材防霉处理、染色处理、防火处理等改性处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介绍了落叶松胶合板复合墙体的结构设计、保温隔热计算方法。通过对适于北京地区复合墙体保温隔热的计算研究表明:由水泥砂浆、落叶松胶合板覆板、保温材料以及石膏板等国产材料组成的木结构复合墙体,当保温层材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厚度大于24mm时,该墙体能够满足我国建筑规范中的保温隔热要求。
研究了采用溶液发泡的方法构造植物纤维材料的网状结构的机理。利用气泡的内外压差、薄膜的表面吸附力对纤维的作用,以及纤维羟基形成的氢键结合并结合胶粘剂增强的方法,使材料形成低比重的网状结构,各项性能符合国家缓冲包装材料的标准。
以细长中空的同轴圆柱体作为木材生物学细胞模型、以4个D吡喃葡萄糖基组成单斜晶系的晶胞作为木材纤维结构的微观模型,综合应用木材物理学、统计热力学和结构化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推导木材弦向导温系数的理论表达式,应用该表达式实际计算了24种不同树种的木材弦向导温系数,并与同条件下的实验值相比较,其结果为最大误差12.2%,平均误差7.1%。
测试和分析研究了不同树龄不同树种速生人工林杨木的物理力学性质。结果表明:(1)树种对物理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三倍体毛圆叶白杨的物理力学性能最好,三倍体裂叶毛白杨次之,中林-46最差。方差分析表明,三种杨木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2)树龄对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不大,随着树龄的增长,不同杨木的密度已趋于稳定,但力学性能有上升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抗截切强度和抗弯强度受树龄影响较大,
本文试对东乡野生稻耐冷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主要内容包括水稻冷害和东乡野生稻耐冷性的鉴定、遗传分析、利用等,并对今后东乡野生稻的研究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利用选自水稻基因数据库的23对SSR引物对湖南茶陵(CL-Po,CL-Pr,CL-Pi)和江西东乡(DX-Pa,DX-Ps,和DX-Pz)的六个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Griff.)北缘居群的232个个体进行了PCR检测,共检测到115个等位基因,所有23个位点均表现为多态。总的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s index,I)为0.919。东乡居群比茶陵居群表现出相对较高的遗
为了比较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本文用23对SSR引物对分布于广东高州(GZ-P)、湛江(CX-P)、惠来(HL-P)、增城(ZC-P)、佛冈(FG-P)、博罗(BL-P)等地9个普通野生稻天然居群的277个个体进行了PCR检测,共检测到115个等位基因,所有23个位点均表现为多态。广东普通野生稻总体上拥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Ae=2.773,
本文报道2002年广西桂东南野生稻资源现状调查收集与保存结果。首次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定广西野生稻原生地的地理分布数据,采用自然居群多样性采集法收集野生稻资源种茎及叶样,收集到一批新的野生稻资源。调查发现了新的野生稻原生地,同时发现80%以上的野生稻资源被毁灭,发达地区100%的消失。本文认为必须加强野生稻资源调查收集保存,及早抢救濒危的野生稻资源,同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原生地加强野生稻原生境保存
实验探讨了利用富营养化鱼塘水面人工浮床无土栽培水稻、普通野生稻、香根草三种草本植物作为青饲料的可行性。鱼塘水面浮床无土栽培条件下这三种植物均能正常生长,与陆地常规栽培相比,水稻、普通野生稻的生物量、株高、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等稍有下降,香根草的生物量下降明显。营养成份和适口性分析表明,只要适时利用,这三种植物均是牛和草鱼理想的青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