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隐蔽油气藏勘探

来源 :21世纪中国油气勘探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un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济阳坳陷第三系隐蔽油气藏勘探历程,将第三系隐蔽油气藏分为三类(岩性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及裂缝性油气藏)八种,总结了隐蔽油气藏的一般特点及其发现规律,建立了陡坡式、洼陷式、中央背斜式及缓坡式四种隐蔽油气藏聚集模式.从储层地质建模、圈闭识别描述、油藏综合评价等方面阐述了隐蔽油气藏的主要勘探技术.
其他文献
轮南潜山是一个古生界残余古隆起严重制约了其油气勘探开发进程,本文提出了地震岩溶解释方法,丰富了地震勘探的应用深度和广度,通过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勘探攻关,使勘探取得突破.
本文系统回顾总结了玉门油田近几年在酒西盆地窟窿山逆冲构造带油气勘探的实践,阐述了玉门油田在老油气区的油气勘探中,应用前陆盆地找油新理论,在酒西盆地逆冲构造带找油,以地质认识的突破带动勘探突破,针对前陆盆地冲断带的地质特征和湖相深层泥质白云岩和砂砾岩裂缝性复杂储层油气藏,探索出四项配套勘探技术,并成功应用于酒西盆地窟窿山逆冲构造带勘探实践,收到显著的勘探效果.搞清了窟窿山逆冲构造带复杂油气藏油气控制
我国西北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陆相侏罗系沉积区.分布大小盆地50个,目前在10个盆地发现了60余个油气田和油气显示,预测油资源量134亿t、天然气资源量25658亿m.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1亿t,天然气地质储量近4000亿m.1990年以后平均每年以5000万t以上的石油地质储量在增长,新的油气田仍不断被发现,是不可忽略的油气勘探层系.侏罗系盆地50﹪分布在稳定地块和褶皱带的结合部,伸展和弱伸展性质的盆
青藏高原北部的羌塘盆地是中国海相三叠-侏罗系最发育的地区之一,并且具有良好的油气生储盖组合.在盆地内目前已发现的100多处油气显示中,最为典型的是南羌塘坳陷的"隆鄂尼古油藏".该古油藏发现于中侏罗统布曲组,为一被断层切割的背斜构造,出露面积约10km.主要储层白云岩累计厚度达400.9m,孔隙度最高可达15.5﹪,渗透率最高达283×10μm.分析结果显示油苗性质为"轻质油",并具有海相原油的特征
中国西部地区位于特提斯油气富集带中亚北带.发育有塔里木(56万km)、准噶尔(13.4万km)等具克拉通基底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和以河西走廊盆地群为代表中小型的山前、山间盆地,分别具有不同的资源潜力.据初步估算,中石化所介入的中国西部盆地油气资源总量350亿t(油当量),其中塔里木盆地占50﹪,准噶尔盆地占30﹪,外围中小盆地总共仅占11﹪.为实施企业资源战略,自2000年起,中石化上述三个盆地(群)
松辽盆地南部早期发育有多个孤立的J-K断陷,晚期成为统一的坳陷盆地,因此形成多个以断陷地层为源岩的孤立的下部含油气系统.J-K断限源岩以生气为主,是较好的气源岩,加上嫩江组生物气资源,松辽盆地南部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松辽盆地南部经过多次构造运动改造,不仅形成丰富的构造圈闭和复杂的断裂系统,而且控制J-K断陷内源岩的分布层位及部位.油气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原生油气藏与次生油气藏,前者分布在断陷地层内
扼要介绍了苏北盆地复杂断块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针对地下地质复杂、地面环境施工困难所带来的勘探复杂性和难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和总结,发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复杂断块油气勘探理论与勘探技术,从而使近几年来的油气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以早第三纪始新世至渐新世的强烈块断为特征的济阳湖盆勘探面积26000km,资源发现率达到50﹪,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以岩性油藏为主的隐蔽油藏勘探阶段.应用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在早第三纪湖相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划分出六个三级层序,它们具有完整的体系域构成,并可以划分为深断陷和浅断隐两种类型.深断陷型三级层序湖扩展体系域油页岩有机质丰富,烃转化率高,是优质烃源岩.深断陷型三级层序低位体系域扇体包括浊积
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富油气凹陷之一,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深层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普遍存在的超压对油气生成的抑制作用增加了晚期生烃量,异常高压与异常孔隙发育段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较好的储层,多套盐膏岩沉积是良好的封盖层,且深层构造规模大,构造相对完整,在超压封存箱的控制之下具有多期、晚期成藏及以箱内成藏为主的特点.三次资源评价结果凹陷总资源量石油12.37亿t,天然气367亿m(气层气2355亿m),而
胜利油田主产油区济阳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南部,是中生代晚期形成的陆相湖泊断陷盆地,断裂系统十分发育,主要产层第三系以陆源碎屑岩沉积为主,储层横向变化快.滚动勘探就是针对复杂的地质特点,以复杂小断块和隐蔽岩性油藏为主要目标的精细勘探方式.通过勘探开发实践,逐步形成了以断层转换带描述技术、四级断层精细描述技术、微幅度构造描述技术、断层封堵性分析技术、相控储层预测描述技术、低电阻油层识别技术为主的滚动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