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框架结构消能减震加固方法研究

来源 :全国工程结构诊治与安全控制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能减震技术作为一项新型抗震加固技术,在抗震加固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本文以抗震设防8度区的一多层框架结构为例,介绍了液体粘滞阻尼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结构抗震加固中应用的计算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消能减震技术进行抗震加固,可以减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基底剪力和结构变形,从而达到抗震加固的目的。
其他文献
由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尤其是耐久性增强修复研究刚刚起步,基础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仅对一些常见的耐久性问题的检测评估及增强修复进行了研究,而实际工程中量大面广的耐久性问题往往是多因素形成的综合性耐久性问题;另外,耐久性修复研究是一项长期的研究,许多试验需要经过长期验证,耐久性增强修复后的耐久性问题也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需要在上述领域继续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
在我国耐久性设计研究过程中,《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首次确立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要求,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国于2008年11月批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规范》( GB/T 50476-2008)为国家标准,自2009年5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我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历史上的突破。本文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环境类别二与
混凝土表面裂缝是非常普遍的,由此造成的危害相当严重。本文分析了裂缝的危害机理,采用某混凝土防护剂对混凝土进行保护。通过氯离子渗透性、第二次渗透压力、10000次耐洗刷和Karsten量瓶法表征测试以及工程应用,证明该防护剂能够达到混凝土表面裂缝防护效果。
根据该设备基础裂缝的现场检测结果,选用灌浆树脂,自动压力灌浆修补技术对裂缝进行处理.因冬季施工,采取搭设暖棚措施保证施工环境温度不低于13℃.最后对修补后的裂缝进行定期检测,进一步说明检测判断及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对工程实践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加速碳化试验、表层渗透性试验,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老化进行试验研究,并在同条件下对同批制作的非预应力及不同强度的构件进行了对比试验。
墩柱结构的非线性变形等效塑性铰长度是以位移为基础的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本文在对桥梁墩柱结构位移延性能力和塑性铰区曲率延性的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推导出考虑墩柱长细比、位移延性、截面弯矩-曲率关系特性和结构变形增大系数等因素的等效塑性铰长度计算公式,并对影响等效塑性铰长度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与对比讨论。
某钢结构厂房遭受5.12汶川大地震,绝大部分构件完好无损,但部分钢管结构的柱间支撑损坏严重,在节点处出现裂缝和断裂,属于低周疲劳破坏,反映出相贯节点的抗震性能比较差.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海城、唐山等强烈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我国存在大量的砌体结构房屋,砌体结构房屋与钢筋混凝土房屋相比,抗震性能比较差。本文对砌体结构房屋在抗震性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抗震加固方法作了概括性的介绍。
本文通过对某教学实验楼的抗震计算分析,指出该楼抗震的薄弱环节,提出采用改变结构体系的抗震加固处理方案。
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 50023-2009)于2009年7月1日起实施。本文对比了新旧两版国家标准的主要变化,并着重介绍了有关多层砌体房屋抗震鉴定的内容,并对标准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