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y323199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两挂一种”即挂频振式杀虫灯、挂黄板、种藿香蓟等技术,有效捕杀橘园害虫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有利于柑橘园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植株的健康栽培,在化学农药用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其他文献
蚜虫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对蚜虫基因组DNA的提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介绍了3种适合蚜虫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并通过电泳检测、浓度和纯度的测定比较各种方法的利弊.同时,选用TENS法提取不同处理样本的基因组DNA,并获得了理想的结果.
小麦蚜虫是一种世界范围分布的害虫,在我国各麦区均有分布.它们通过刺吸植物汁液造成直接为害,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因此,如何安全、有效、环保地对麦蚜进行控制成为植保科研工作者的重任.蚜虫唾液里的某些成分可能是植物诱导反应中一些共有的或特异性诱导信号物质的来源。本文综述了麦蚜口腔唾液的主要成分、检测方法、唾液的主要成分是对植物产生诱导抗性和诱发的信号传导途径,同时还展望了麦蚜唾液研究的应用前景.
本文综述了本地天敌的保护利用,天敌昆虫的增殖与释放,微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应用三方面烟草重要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2006~2008 年作者在京郊调查发现部分地区和地块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Liocola) brevitarsis (Lewis)成虫为害有加重趋势,即对其进行重点调查观察,并进行防治.本文简述了该虫周年生活史,一年1代,以成熟幼虫越冬,幼虫期最长,8~9个月.成虫仅取食植物花器、成熟果实或浆汁,绝不取食叶片.幼虫生活于堆肥或极富腐殖质的土壤中,通过对其口器结构的分析及实际观察,幼虫为
研究了采自乌鲁木齐地区的马铃薯甲虫在15~32 ℃范围内的5个恒温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结果表明,马铃薯甲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其在1.5℃下无法完成整个世代的发育过程,在20℃下完成整个世代需要59.2天,而在32℃下完成一代则减少到32.9天.并用直线回归法,得出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卵期11.9℃和32.26日度、幼虫期4.6
苏云金芽胞杆菌作为一种对人畜安全、无环境污染的微生物杀虫剂,在农、林及卫生害虫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国内外开发应用最成功的一种微生物农药.在应用它的同时,各国科学家也纷纷深入研究杀虫晶体蛋白的杀虫机理,期望在明确其杀虫活性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造蛋白分子,以提高对昆虫的毒杀作用,更好地为农业服务.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实验技术手段的迅猛发展和学科间的不断交叉,有关穿
桔小实蝇Bactrocera (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是一种世界危险性检疫害虫,寄主范围广,能为害250多种瓜果蔬菜,给果蔬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章综述了桔小实蝇的分类地位,生物学和生态学,风险性评价,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四川省气候温和、生态环境复杂,杂草种类多,已发现的杂草有80科,654种,其中对农作物为害严重的主要杂草有30多种,有60%的农田受到不同程度的杂草为害,一般减产10%.本文对有关外来入侵杂草对本地生物多样性资源和生态平衡造成严重威胁;长残效除草剂的使用造成后茬作物受药害减产;连续使用化学除草剂或耕作制度的变化导致抗药性杂草的产生及杂草群落演替;施药技术滞后,影响药效,污染环境等问题,提出加强对杂
植物诱导抗病性是一项全新的植物保护技术,对环境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了诱导剂的种类,探讨了不同诱导剂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重点讨论了植物诱导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三唑酮是一种甾醇类抑制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用于防治小麦的白粉病、锈病、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和水稻的稻瘟病、稻叶尖枯病、稻曲病、黑粉病等多种病害,在与一些农药复配后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对三唑酮复配剂在我国小麦、水稻和玉米等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