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层模型在稠油混砂液水平井稳态流模拟中的应用

来源 :2009年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次国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ao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规研究水平井的稠油携砂能力时,常常忽略了垂直井段和水平井段两相流动截然不同的流态,用临界携砂速度来笼统的评价油井的携砂能力、压力损耗等参数。而实际上,稠油和砂在水平井筒与垂直井筒中的流动过程是截然不同的,稠油混砂液在水平井筒中流动时,具有复杂的流态,单单一个临界携砂速度并不能模拟水平井筒的携砂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和描述稠油混砂液在水平井筒中可能存在的流态,将稠油在水平井中流动分为非均质悬浮层、固定床层或流动床层两种不同状态的流动模式,借用两层模型,综合稠油流变性特征,计算了不同生产速度下的稠油混砂液在水平井筒中的流态、压力损耗、固定床高度、水平井筒中稠油的真实流速等稠油混砂液水平井筒稳态流参数,为水平井稠油携砂能力和合理配产判断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长庆靖边气田下古气藏为奥陶系碳酸盐岩风化壳储层,为典型的低渗,低丰度,低产的大型复杂地层-岩性气藏。气藏地质条件复杂,岩性相对致密、物性较差、沟槽切割严重、储层非均质强烈。该气藏的高效开发对确保西气东输具有充足的气源,对靖边气田持续长期稳产都具有深远意义。然而,由于生产任务紧张等原因,很难对大部分气并进行关井测试,因此渗透率、表皮系数等储层物性参数很难求取,沟槽识别、沟槽产状描述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高温高压高矿化度地层水的油气藏降压生产过程中“盐析”可能是导致储层伤害、产能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目的是通过岩心物性实验,评价盐析前后储层岩心渗透率降低程度,以及影响盐析伤害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地层水矿化度越高,地层的渗透率降低程度越大,地层损害越严重。地层水水型不同,产生的盐析物质也不同。在某一给定的地层水矿化度下,岩石的原始渗透率越小,盐析后其渗透率降低程度越大,地层损害越严重。地层水含盐
水平井作为低渗透气藏实施少井高效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的应用。大牛地气田为典型的无边底水定容弹性驱动的低渗透致密岩性气藏,地层压力较低,流体特征复杂,其单井产能低,常规开发无经济效益。通过对大牛地气田地质及开发特征的分析,研究建立了水平井拟压力稳态产能方程及修正方程,利用数值模拟(eclipse2006)手段对大牛地气田DK13井区应用水平井开发进行10年模拟,验证了水平井技术在
针对反凝析积液和水锁严重影响凝析气井产能的问题,基于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了注入干气及N2驱替,用干气及N2吞吐解除反凝析及水锁的机理及效果。利用RUSKA长岩心驱替实验设备,使用2个回压阀动态建立反凝析油饱和度,完成注干气及N2驱替、注干气及N2吞吐,测试了不同气体的驱替及吞吐对改善岩芯渗透率及驱替效果的影响。同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对单井注气吞吐后解除近井地带反凝析油污染的情况进行敏感性分析。研
示踪剂测试是分析井间储层的主要手段,为了获取更多的储层信息以及进行定量解释需要进行数值模拟。针对塔河油藏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复杂等特征,为了克服其油藏数值模型的网格数量多,计算量大,网格取向严重等难题,本文基于考虑示踪剂的双重介质渗流数学模型,建立了相应的漉线敦值模拟方法。最后采用该方法对实际油藏的示踪剂测试进行了模拟分析和定量解释。结果表明,采用流线数值模拟能更快得到示踪剂解释结果,可有效的解决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其缝洞组合关系的复杂性,使得储层流体渗流规律有别于常规油藏,也使得描述其流动规律的渗流理论呈现多元化发展。本文在研究J.Cruz-Hernandez等人基于对流-扩散渗流理论建立的缝洞型油水两相流动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缝洞型大尺度可视化模型水驱油物理实验的数据,讨论了数学模型中的几个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模型的修改意见,为更好地认识这一特殊的渗流机理提供了实验及理论依据。
徐深气田部分气水同产井的产能试井资料拟合出的二项式产能曲线出现反转现象,即斜率为负,导致数据无法进一步应用。分析认为是气水同产井流动状态复杂,测试时产量或井底压力不稳定所致,针对这一状况将其考虑为变产量稳定试井,引入气水两相拟压力函数并进行修正,应用压力叠加原理建立了修正的气水两相拟压力二项式产能方程,使产能曲线的反转问题得以解决。并将该方法用于分析实际产能测试资料,使原来无法解释的测试资料得到了
塔河油田为典型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其原油具有超深、超稠、高粘度、高含蜡、高含硫化氢等特点,原油粘度在7.8~140万毫帕·秒(50摄氏度)。原油在储层中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但在井洞中流动性变差,开采难度极大。针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超深层稠油油藏的特点,利用室内掺稀降粘实验,对掺稀降粘工艺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超深层稠油油藏的应用在理论上提供了依据,现场应用表明,掺稀降粘技术是一种适合塔河油田碳酸盐岩超深稠
本文在对三维气藏中压裂水平井流动进行了合理的假设和简化的基础上,建立了压裂水平井中气层、裂缝以及水平井井筒耦合渗流物理模型和非稳态渗流系统数学模型,用半解析的方法耦合求解出无限导流压裂水平井井底压力及流量分布。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生产时间情况下,不同裂缝条数在水平井井筒中的流入剖面,同时对不同裂缝条数下的采气指数和裂缝采气指数进行分析和讨论;采气指数与裂缝条数呈线性关系,增加裂缝相当于增加相同生产条
针对塔河油田油井转抽后液面下降较快、部分油井液面已经下降到常规有杆泵极限泵挂的问题,通过技术创新,逐步形成了有杆泵、无杆泵、接力举升深抽工艺技术系列,有杆泵深抽工艺主要包括小泵深抽、自动补偿泵深抽、双层泵深抽,自主研制试验成功的侧流泵和侧流减载泵深抽工艺,其中研发的侧流深抽泵泵挂达到了4020m,侧流减载泵泵挂达到了4716m,创国内外有杆泵最深泵挂,无杆泵深抽工艺主要为抗稠油电泵深抽工艺,还有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