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祛湿活血方对脂肪变L02细胞AMPK/ACC/CPT-1信号通路的影响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消化病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c24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变L02细胞AMPK/ACC/CPT-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油酸诱导L02细胞株,复制非酒精性脂肪变体外肝细胞模型,并用化痰祛湿活血方高、中、低三个剂量含药血清进行干预,以多烯磷脂酰胆碱含药血清干预作对照,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AMPKα、 ACC α、CPT-1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化痰祛湿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中AMPK α、CPT-1mRNA的表达均有所升高(P<0.05),而ACC αmRNA表达均下降(P<0.05).AMPK αmRNA表达最高的是化痰活血祛湿方中剂量组,CPT-1mRNA表达最高的是化痰活血祛湿方低剂量组,而ACCα mRNA表达最低的是化痰祛湿活血方高剂量组.结论:化痰祛湿活血方调控AMPK/ACC/CPT-1信号通路可能是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
其他文献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因腹痛涉及范围广泛,易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容易被误诊.2009年6月-2013年2月,我们对曾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46例AP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我科住院误诊的AP患者46例,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23-75岁,平均49岁.胃痛18例,腹痛26例,胸痛2例
会议
背景:化瘵是癌症治療的重要手段,但在過程中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應。本文针對中草藥缓解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口腔溃疡、腹瀉和便秘4種消化道反應的療效及安全性進行系統評價。方法:以"隨機對照試驗"、"RCT"、"隨機"、"雙盲法"、"单盲法"、"化療"、"惡心"、"嘔吐"、"口腔潰瘍"、"腹泄"、"便秘"、"中藥"、"中草藥"等檢索詞於Ovid SP、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
观察葛根芩连汤化裁治疗脾胃湿热型肠易激综合征37例的临床疗效.采用自身对比方法,其中单项症状疗效方面:腹痛泻泄的有效率83.78%;泄下急迫或不爽的有效率91.89%;肛门灼热的有效率89.19%;胸闷不舒,烦渴引饮有效率85%;口干口苦有效率82.76%;舌红,苔黄腻有效率84.85%.说明葛根芩连汤对脾胃湿热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总体疗效方面:结果痊愈3例,显效24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
目的:探讨解毒化瘀方灌肠对UC不同时期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兔结肠黏膜-TNBS/乙醇液的免疫化学法造模,将1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复方(解毒化瘀方)组、奥沙拉秦组四组,每组40只,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期结肠粘膜炎性因子TNF-α、IL-8与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急性期,中药复方组、奥沙拉秦组均表现为下调TNF-α、IL-8和P-选择素的高表达状态,且明显低于模型组(P<0.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微创治疗方法、临床意义、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确诊为大肠息肉的患者根据息肉大小、形态等具体情况,给予电子内镜直视下高频电切除术、微波灼除术、热活检钳钳除术等微创治疗。结果:不同部位的单发或多发息肉均1次或多次治疗成功,无大出血、肠穿孔等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息肉切除是根治大肠息肉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目的:观察铺灸疗法治疗脾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名符合脾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为铺灸疗法联合思密达50例,对照组为单用思密达46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2.0%,对照组70.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铺灸疗法联合思密达治疗脾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其疗效远优
目的:研究P16在早期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16与早期结直肠癌各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研究P16在早期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从而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做一定的指导.对象与方法:所有病例均来自2010-2013年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体检及住院患者.选择纳入标准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湿热内蕴型和脾肾阳虚型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正常组织及上述不同中医证型早期结直肠癌P16
目的:观察泄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及肠粘膜EGF的影响,并与柳氮磺胺吡啶进行疗效比较,探讨其治疗UC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乙醇联合造模法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将45只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BG)、模型组(MG)、柳氮磺胺吡啶组(SG)、泄浊解毒方小剂量组(LG)、 泄浊解毒方
目的:观察泄浊解毒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NO含量及NOS活性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UC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 fonicacid,TNBS)-乙醇联合造模法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BK)、模型组(MK)、柳氮磺胺吡啶组(SK)、泄浊解毒方小剂量组(LK)、泄浊解毒方大剂
目的:观察肠毒清中药灌肠联合血浆置换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内毒素血症的影响.方法:68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西医综合治疗(保肝、退黄、降酶或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及联合血浆置换等).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肠毒清中药灌肠,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为.观察24周生存率;内毒素、TBIL、ALT、 ALB及PTA.乏力、纳差、腹胀、尿少、出血倾向、肝性脑病、感染及腹水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