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来中国乡村政权职能演变研究

来源 :第一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kinhu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以来,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政府的力量第一次真正深入到了农村基层,农村基层政权经历了私有制基础上的乡镇制;公有制基础上的人民公社制(“政社合一”);以及1983年以来建立在多种经济成分基础上的乡镇制。无论哪种体制,作为农村基层政权,它都始终存在着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它的“事权”,即它到底要承担哪些责任和事务;二是它的“财权”,即它的经费(财政和其他收入)来自何处,有多少,能否与它的事杈相匹配。而1949年以来的中国,随着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基层政权的“事权”不断扩大,所承担的事务越来越多,而它的“财权”却很有限,受到农村经济本身的制约。这种“事权”与“财权”的严重失衡,在“自上而下”的官僚体制和农村民主政治尚不完善的条件下,必然导致农村基层政权将负担以各种形式转移到农民头上。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前后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史上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驾驭各种复杂局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使我国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不仅巩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而且全面奠定了走向新世纪的坚实基础。这一时期我们党积累了宝贵的执政经验,尤其是抵御执政风险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党在新世纪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建国前夕和初期的城市工作中,如何打碎城市中旧政权,建立和巩固新生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并对解放的城市进行管理和建设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城市区街建政是整个城市政权建设的基石。在全国城市民主建政史上,北京市的区街建政和居民自治不仅具有典型意义,而且通过其首都地位及功能的发挥,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50年前的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元帅、将官授衔授勋典礼,正式揭开了当代中国实行军衔制的序幕。10年后的1965年,因种种原因取消了这次军衔制。时隔23年后,我军又于1988年重新实行军衔制。在我军两次实行军衔制的实践中,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对今后军衔制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发展的观念,大致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发展观到社会主义工业化,再到邓小平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再到“科学发展观”这样四个阶段的形成和演变。经济发展观不仅是关系到怎样认识发展的概念和目标,还关系到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和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的成果如何分配和享用问题。概括地说,一是经济发展的内涵和指标,二是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政策,三是经济发展成果的享用。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论述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是开放的社会,可以吸取人类先进文明的成果,使社会生产力获得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快的发展。而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原因,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对外开放却经历了曲折坎坷的过程。以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后的中国对外引进高潮为开端,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共领导核心开始探索建立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从1978年起,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第二代领导核心开始把对外开放确立为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经过实验完善,直到中共
所谓执政基础,总体上是指党赖以执政的支持系统。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最核心部分是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党如何巩固执政基础进行历史考察,总结其经验教训,是充分发挥党史和国史社会功能的必要,也是党史和国史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建国初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刚刚成为全国性的执政党。中国社会处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党在巩固执政基础方面面临诸多问题和艰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苏经济建设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江苏省是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成就江苏经济快速发展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20世纪70—80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曾经创造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辉煌;二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而吸收和利用外资则是开放型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持续、大规模地利用外资,是推动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拟对江苏利用外资的发展历
所谓城乡统筹,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在发展战略和政策选择中,既不能只注重城市而忽视乡村,也不能偏重乡村而忽视城市,而是要城乡统筹兼顾,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良性互动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中共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确立并实施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社会根源和时代背景要求。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变化影响着中国。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并善于抓住时机发展自己,抵御住了苏东剧变的冲击和西方对华制裁,同时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入探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道路。具体表现在:从苏东剧变中吸取
本论文所探讨的相互关联的问题有两个:第一,毛泽东等中共高层领导人在“文化大革命”前夕及过程中用来估计国内政治形势和社会状况的主要信息渠道到底有哪一些?作者认为,信息渠道主要有三个,即党政军机关内部的报告制度,全国新闻网络汇集的《内参》,以及非正规渠道的消息来源,如“群众来信”等。第二,毛泽东当时掌握大量的信息,对整个国家和党、政、军内的情况了如指掌,为什么还是发动并进行了如此误入歧途的十年“文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