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语言转换的机制与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chu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语者能够根据不同的谈话对象和使用情境,有效的由所掌握的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这种现象被称为语言转换(language switching)。在语言转换过程中,双语者能够有效地加工一种语言(称之为目标语言)而不受另一种语言(称之为非目标语言)的干扰,这种能力是很明显的,那么,双语者这种语言转换能力的内在机制是什么?我们从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两个层面,通过系列实验探讨了双语者在使用目标语言时如何加工非目标语言,同时也探讨了双语者的这种语言转换经验对个体语言和认知发展的影响。总的研究发现,语言产生转换过程中双语者的两种语言系统都会激活,目标词会激活,非目标词也会激活,而激活的非目标语言的抑制加工受语言类型(一语还是二语)和二语熟练水平的调节。语言理解转换过程中,非目标语言会自动激活,但在词汇任务情境中,非目标语言只在词汇层面上激活,其语义不会激活;而在概念任务情境中,非目标语言在词汇和概念层面上都可以激活。并且因为实验任务的不同,一语和二语的激活水平会有不同。双语语言转换造成了双语者认知控制能力的提升和母语词汇通达能力的降低,但对不同的认知控制成分有不同的影响。另外,双语转换经验对双语者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行为层面上,也表现在神经机制上。
其他文献
1984—1985年,作者在陕西省陇县关山林区研究了猪獾的生态,包括栖息地类型、生活习性、食性、繁殖、换毛、天敌和寄生虫。
谷氨酰胺合成酶是生物体氮代谢的中心酶之一,在消耗ATP的情况下,谷氨酰胺合成酶催化由谷氨酸和NH4^+向谷氨酰胺的转化,Tochikura提出了将酵母发酵与纯化酶结合生产谷氨酰胺(Gln)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培养又红又专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关键课程,为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易被大学生接受,必须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内容,而同时当下高校正在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目的:了解包头市旗县中学生的营养认知及摄食行为现状,进行营养宣教并评价改善效果,为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调查问
相对于先进的城市,我国乡村大大滞后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现代化内含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观念现代化和乡村城市化.循此思路,我国的乡村治理在路径选择上应将农民在实践中
一、发展1.世界各国住宅产业化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住宅产业化的理念是上世纪60年代末期日本首先提出的,他们为了迅速建造优质价廉的房子以满足居民的需要,举全国之力开发住宅
英国是西方民主制度的发源地,在人权保护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英国历史上一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律文件,如《大宪章》、《权利请愿书》以及《权利法案》,都体现了英国人权保
本文以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理论框架为分析工具,探讨了目前中国农村治理中县乡、乡农、县农三者之间的关系现状,提出中国农村治理结构的制度设计应以"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为原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内部审计信息化报告》指出审计对象的信息化促使在内部审计工作大力应用信息技术成为必然选择,内部审计亟需借助信息化红利,促进企业改善治理,提高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力,充分发挥咨询增值效用。内部审计信息使用者要求内部审计能够对企业经营状况、企业内部制度、企业经营决策等进行科学严谨的评价,快速识别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保障内部审计为战略实现发挥更大价值。基于数据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