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静脉-门静脉血栓形成:介入诊疗研究

来源 :第一届全国急诊介入治疗研讨会暨潍坊市介入放射学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niyu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影像学技术判断SMV-PV急性-亚急性血栓的价值、影像学提示肠管坏死的可靠性,介绍介入治疗SMV-PV急-亚性血栓的策略、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总结解放军总医院介人放射科6年来收治急性SMV-PV血栓形成患者28例的经验(24例接受介入治疗、4例手术治疗),结合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复习文献,对急性SMV-PV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转归,尤其是介入治疗策略做一综合介绍。 主要结果:①一般将起病≤5d者列为急性期,5-14d为亚急性期,但仅依据病程(患者的症状发生时间)判断血栓的新旧不完全可靠。②提示肠坏死的临床表现有明显腹痛、腹胀和压痛肌卫,腹水逐渐增多,伴有发热、持续便血或黑便,但轻微压痛、反跳痛不一定存在肠管坏死。③急性期平扫血栓为低密度,亚急性期血栓可为高/等密度,其中SMV-PV高密度(CT值比腹主动脉高)一“CT平扫肠系膜静脉造影征”,是诊断亚急性血栓的重要征象。④MRI:血栓在T1加权像上略低于肝脏信号、T2加权呈高于肝实质信号,与血栓内细胞成分增加有关。血栓形成后7-14d,血栓在T1和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可能为血栓中的红细胞内的脱氧血红蛋白被氧化成正铁血红蛋白所致。⑤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为发现较早、有明显症状、无明确肠坏死、穿孔及腹膜炎证据者,其中经TIPS途径适宜于病程短、累及范围广泛的较新鲜的血栓,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途径适宜于无腹水、凝血机能正常、PV-SMV主干栓塞,经SMA内途径可用于治疗某些亚急性病例、促进侧枝建立、缓解症状;而对临床表现轻微,侧枝建立良好,或无症状的PV-SMV系统血栓,宜首选全身抗凝治疗。 主要结论:CT和MRI对诊断急-亚急性SMV-PV血栓有重要价值。介入治疗是处理SMV-PV急性、亚急性血栓的首选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紧急情况下的应用价值。 方法:TCCF301例,急症血管内栓塞治疗36例,严重鼻出血22例,颅内出血3例,大量流入皮质静脉9例,视力恶化3例,
一、肠系膜动脉包括腹腔动脉(CA)、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 二、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病变的类型有:(1)肠系膜动脉栓塞;(2)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3)肠系膜动脉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早期患者通过手术治疗预后较好,但晚期患者的疗效却不理想,多数因无法进食,营养障碍而死亡。因此,如何解除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