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冠状位骨盆倾斜对整体平衡的影响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量C7PL-CSVL、骨盆倾斜角、两侧肩部高度差、主胸弯Cobb角、胸腰弯/腰弯Cobb角等参数,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冠状位骨盆倾斜对整体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AIS患者48名,男13例,女35例,年龄8-22岁,平均16岁。均采用一期脊柱内固定矫形融合手术,随访24-68个月,平均34个月。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拍摄站立前后正侧位及术前仰卧位拍摄左右Bending像。测量术前、术后可能影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冠状位整体平衡的影像学参数,并对这些参数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冠状位骨盆倾斜对整体平衡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如何减少手术创伤和手术对美观的影响,减轻术后疼痛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应该受到外科医师的关注。传统胸椎后外侧切口切除肋骨经肋床显露胸椎的方式可存在:(1)切口长,瘢痕大,肋骨缺如致使有的病人造成胸廓畸形而影响外观;(2)可造成胸壁肌层的广泛损伤,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呼吸肌破坏显著肺功能下降,影响病人术后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3)切除肋骨可致肋间血管损伤及切断肌肉较多致出血
目的:评估纵向可撑开型人工钛肋技术(vertical expandable prosthetic titanium rib,VEPTR)对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EOS)合并肩部失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VEPTR技术治疗的8例EOS合并肩部失衡的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初次手术年龄5.0±3.4岁(3~10岁),撑开间隔为6~12月,随访3年以上.测量比较初次术前、初次术后以及末
前交叉韧带在解剖上分为前内侧束(AMB)和后外侧束(PLB)。ACL损伤残端分为五种类型:Ⅰ型:残端附着在PCL上,股骨外侧髁内壁空虚;Ⅱ型:残端附着在髁间窝顶部,股骨外髁的内壁空虚;Ⅲ型:残端附着在股骨外科内壁,ACL原止点空虚;Ⅳ型:ACL残端完全吸收为残根,Ⅴ型:为ACL的某一束损伤,而另一束存留。
目的:探讨短柄生物型股骨假体用于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共52例,年龄78-91岁,均不合并严重内科疾病,头下型18例,头颈型24例,基底型10例,其中行双极半髋关节置换33例,全髋关节置换19例,股骨柄均采用干骺端固定型生物假体。
目的:探讨亚专业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手术室运行中的效果及体会。方法:根据我院骨科临床疾病谱分布特点,在独立建制的骨科专科手术室基础上,实施脊柱、关节、创伤亚专业组护理管理模式。
目的:在颈椎前路和后路减压术后出现颈5神经根麻痹并发症是相对少见的,但是此并发症导致顽固性疼痛及肌力下降,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术前仍无法预测次并发症发生机率大小。
目的:评估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和单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之间,因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而入院行PKP治疗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由于髂嵴的阻挡,后外侧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难度,特别是高髂嵴、高骶岬或第5横突肥大的患者。我们在实践中简化TESS技术,并吸取YESS技术中的优点,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设计出更为简便、实用、易学的PTES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并用来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本研究探讨PTES
目的 探讨小夹板减压包扎固定桡骨远端骨折减少压疮的护理方法。方法 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化分组,每组各30人,实验组给予整复固定前由两名高级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全身及骨折处皮肤进行评估,医生进行整复后,用单层三寸纱布绷带环形缠在夹板固定的位置。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局部应用鹿茸多肽对骨折早期愈合的影响,并观察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一氧化氮合酶( NOS) 及其异构体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 ALP) 活性的影响,从而探究其促进骨折早期愈合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