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溶性纳米铜的配伍性研究

来源 :2017中国润滑技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mel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添加剂是指将纳米材料用做润滑油添加剂,其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河南大学张治军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薛群基院士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纳米材料摩擦学的研究工作,开创了纳米材料摩擦学的研究方向.随后,国内外多个课题组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丰富和完善了纳米材料摩擦学的研究内容.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纳米添加剂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广,机理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现在几乎所有能做成纳米材料的物质,从金属单质、氧化物、硫化物、稀土化合物、碳酸盐甚至有机聚合物的摩擦学性能都有大量文献报道.机理研究方面,化学组分、晶体结构、粒径大小甚至微观形貌对其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也都获得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有关纳米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目前文献报道主要停留在单一的纳米添加剂添加到润滑基础油中的研究.成品润滑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十几种添加剂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文章主要研究了河南大学批量生产的油溶性纳米铜与其他添加剂之间相互作用规律,为发展以纳米铜为核心添加剂的全配方纳米润滑油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初步的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分析了富强选煤厂洗矸排放量及七台河地区目前燃料煤供应状况,探讨了从洗矸中回收低热值煤的方案,并制定了相应的工艺流程,进行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论证分析表明从洗矸中回收低热值煤是可行的,该研究为其它企业洗矸的处理提供借鉴.
研究了自动传动液(ATF)剪切安定性的影响因素,包括黏度指数改进剂的分子量及添加量和基础油黏度:随着黏度指数改进剂分子量的增加,黏度下降率和剪切稳定性指数(SSI)呈上升趋势;随着黏度指数改进剂添加量的增加,黏度下降率和SSI呈上升趋势;随着基础油黏度的增加,黏度下降率和SSI呈下降趋势.研究了其他高分子类添加剂包括复合剂F、多功能剂M和无灰分散剂D对ATF剪切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三种高分
油溶性聚醚(环氧丁烷聚合物)因具有优异的抗磨损性能、极佳的低温流动性、无积炭倾向等优点,已在汽轮机油、空压机油等工业润滑油中,获得良好的应用.文章探讨了油溶性聚醚引入到L-DRA46冷冻机油产品中后,对油品的氧化安定性、低温流动性、抗磨损性能及高温积炭倾向等性能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L-DRA46冷冻机油中引入5%油溶性聚醚基础油后,油品的使用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随着国家排放法规、液压系统技术发展和工程机械的设备需求,对液压油的抗氧化性能、低油泥趋势等性能提出更高要求.本文针对工程机械开发的液压油进行性能评价并进行A2F等台架测试,通过3台装载机行车试验,监测黏度、酸值、水分、旋转氧弹等性能检验液压油使用性能.
以乙酰丙酮铁和双亚胺基吡啶类配体组成的配合物为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以混合己烷为溶剂,在0.3m3高压反应釜中开展了乙烯齐聚制备α-烯烃的中试研究,考察了其放大效应,重点对釜内压力、温度、乙烯瞬时流量、累积流量和催化剂活性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考察,通过对齐聚产物进行离心分离和精馏分离,确定出了合理的工艺路线和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活性高达7.7×107~1.03×108g产品/
由润滑油带来的环境问题已不容忽视,而合成润滑油可以根据其性能需要设计其结构从而合成出生物降解性好的润滑油,其中,合成的新戊基多元醇酯是一种牛物降解性好的绿色润滑剂,而季戊四醇酯更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其优良的性能及可降解性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概述了季戊四醇酯的合成与性能的研究进展.其主要是由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催化合成,且有酯化法与酯交换等合成方法;其性能多是对氧化安定性、热稳定性、抗乳化性能、低温性能、
文章介绍了近期润滑油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的结构和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ZDDP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和在不同表面形成润滑膜的机理研究,尤其是摩擦膜的形成原因和构成以及其发展变化.结合机理的研究对目前ZDDP生产、储存、运输以及使用中的一些容易出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高温、高剪切力、水分等因素对ZDDP产品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在原材料、设备以及工艺控制方面的要求,对于ZDDP的实际生产
会议
For many decades,there has been a need to design more effective antioxidants for ever-increasing de-mands in lubricant applications.Since the 1930s,antioxidants have been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lub
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对抗氧剂和金属清净剂复配使用在基础油中的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氧剂与金属清净剂复配使用后,氧化诱导期时间(OIT)增长,胺类抗氧剂与烷基水杨酸钙金属清净剂复配使用,氧化诱导期时间提高幅度大;且酚类和胺类抗氧剂同时使用时,氧化诱导期时间提高幅度更高,说明油品的抗氧化安定性能表现更佳,同时表明油品配方中胺类、酚类两种抗氧剂与烷基水杨酸钙金属清净剂同时使用可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