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儿童家庭出行特征与满意度研究

来源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iulong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探究城市儿童公共开放空间出行特征与场所满意度为目的,选择两个大连市典型的大型公共开放空间(城市公园)为目标进行问卷访谈与调研,收集了105个儿童游憩家庭在案例场所的受访家庭基础情况、出行行为和场所满意度情况的相关数据,分析总结了儿童游憩家庭的出行特征和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部分儿童家庭偏向周末出游,出行时耗以10到30分钟为主;距离3公里内的出行方式以步行为主,超过3公里主要是私家车出行与公交出行.最后总结归纳了影响出行环境与场所品质满意度的问题所在,从出行环境、儿童游憩环境与场地设施环境三个方面为城市公园更新提出了设计策略.该成果将为深入研究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规划打下基础,进而推动儿童友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基于"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的视角,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市为评价单元,引入非期望产出和超效率理念,构建超效率SBM-DEA国土空间效率评价模型,并建立涵盖9个投入指标、6个期望指标和3个非期望指标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传统模型效率值明显高于SBM模型效率值,说明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效率值高估了城市实际状态;基于超效率的SBM模型能够更好地识别各地市间的优劣关系;2)根据单项评价可知,长
近年来,城市与自然的关系逐渐由和谐走向对立,汲取古人营城实践的智慧用于当今城市建设已成为热点话题.岳州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滨湖城市,受到独特山水自然条件的影响,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营城实践特征.通过文献搜集、实地踏查的研究方法,梳理岳州区域风景体系的构成,包括自然系统与支撑系统,进而探究该体系与城市选址、城市功能布局、城市空间构建以及城市风景与园林营建相适应发展的关系,以期为中国当代城市景观多样性的维系
山体作为城市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塑造城市景观、丰富市民休闲娱乐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当今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受到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制约,为了创造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国家组织力量搞城市山体公共空间建设,效果显著并取得了成效,但依然存在部分公共空间没有达到市民的预期.要素是城市山体公共空间内容的凝练,对山体公共空间特征描述更加有效.通过对专家
城市是人类社会的空间载体,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发展,城市空间也随之改变.随着生产力的提升,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改变,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社会形态,新的政治形态.本文聚焦在社会形态变动中政治形态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对北京与柏林进行对比研究.根据两座城市历史的共性将社会形态分为旧社会形态稳定期、多种社会形态动荡期以及新社会形态确立期三个阶段.进而针对
在乡村振兴备受重视的今天,资本对乡村发展尤为重要,其在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成效值得肯定,但在乡村文化传承和社会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争议.本文从资本介入乡村的背景入手,分析资本何以进入乡村,结合典型案例将资本的来源和运作方式进行分类,并深入分析南京周边乡村在资本驱动下产生的空间变化及影响,最后从资本视角对乡村空间变化进行解析与反思,以期为资本驱动乡村发展提供理性判断思路.研究发现在资本驱动下,乡村生产
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是空间规划参与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渠道,研究的对象是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的通信设施.本文厦门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中无线城市规划分册为例,在梳理厦门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厦门市移动通信基站覆盖技术与策略以及建设相关原则.根据各区相关城市规划、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目标,预测移动通信网络业务需求以及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需求,指导下一阶段厦门市无线城市的建设.
在经济新常态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背景下,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推进,环境和土地资源政策不断收紧,以钢铁等产能过剩型产业为主导的传统制造业专业小镇面临着发展的极大窘境,面对新的经济周期,原有的粗放式发展路径已显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本文以"不锈钢之乡"——江苏省泰州市戴南镇为例,分析其产业发展特征和现实存在的问题,研究其未来转型发展的路径和方向,认为要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出发重组产业结构,淘汰低端产能、
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我国农业摆脱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束缚,解决我国农业困境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项战略举措.本文以前期对宝清县及部分下辖村庄进行实地调研获得的详实资料与数据作为支撑分析研究,通过构建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方面,选取了23个指标构建了农业产业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宝清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使用该方法得出各
"城市双修"是国家为解决日益突出的城市问题而提出的有效措施.本文根据城市规模和现实基础等因素,将我国的城市划分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两个大类,并以具体项目为实例,对欠发达地区"城市双修"规划编制中的实践经验和积极探索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提出以全局把控为纲、项目落实为领、价值修复为魂、发展现实为度的规划思路,完成为地方"量身定制"的"城市双修"规划,对我国类似城市开展"城市双修"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近年来,以政府主导下的铁路枢纽建设带动周边存量空间的更新提升,成为城市转型期切实可行的发展新模式.本文结合北京工作,立足于枢纽地区的差异化特征和多样性需求,建立了地区规划建设的价值导向,并协同城乡规划各层级内容,探索了具有实操性的规划体系与实施路径,为建设以人为本、便捷优质、富有魅力的新一代城市门户地区提供思路拓展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