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案例研究

来源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tkp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潮流的变更,人们越来越钟情于苹果公司所生产的产品,例如苹果手机、苹果电脑、苹果音乐播放器.苹果产品流行的同时也让人们开始思考与分析是什么因素让苹果的产品如此受欢迎.在许多人眼里,苹果产品=艺术品,众所周知,现代艺术设计离不开现代技术,而现代技术正是通过艺术设计物化为可能的事物,苹果产品恰恰是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才取得这样的成功.
其他文献
自"科学"概念代替"格致"以来,在追求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的历程中,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国人对"科学"概念意涵的理解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有着复杂的情形,呈现出实证理解和价值化的形上理解相互交错的面貌.但实际上还是存在特定阶段上的有所侧重和突出特点.总体来说,国人对"科学"概念的理解隐含着一条发展主线,即:"知识→价值→文化"的逻辑转换.这个转换历程恰恰折射了科学文化哲学在中国发展的逻辑进程,对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经济社会百废待兴.作为国际无产阶级盟友,苏联对新中国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援助,帮助中国迅速奠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中,对于国防工业的援助,将中国的国防工业从一无所有带上了独立发展的轨道.本文以科技史的视角,回顾了中苏从确定援助意向到中国国防工业体系基本建成的一段历史,并对苏联援助的特点进行简要评析.通过考察援助协定签订的基本过程及其初步落实情况,梳理了"一五"建设时期,"156
清朝封建政治和管理能力下降抑制军事技术发展;兵种设置、兵器配置等的不到位和错位;垄断严控思想的误导以及计划经济管理的制度弊端,使得兵器装备尚未达到当时的技术已经达到的水平.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诸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军事技术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其军事技术发达的根本原因;兵种设置合理,海军快于陆军发展;其军器制造向来是在市场经济竞争的氛围内进行,经常是军商合一,使其发展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德里达通过解构"自然—文化"的二元对立结构,指出没有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然和文化(技术),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个无限的技术替补之链,从而批判了卢梭和海德格尔的技术悲观主义思想.从解构论来看生态文明,就不是要像技术悲观主义者那样把技术看做是败坏社会的、最好抛弃的工具,向往回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完满的原初社会,而是把技术看作人的生存方式,根据人与自然关系的历时形态,不断对技术进行建构.
德国古典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精神生产理论作了并不完备的论述,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认为:物质生产决定精神生产,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精神生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精神生产的发展具有世界化趋势,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还展望了精神生产的未来前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精神因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精神经济开始登上了人类发展的舞台,在国民
月亮问题同客观性问题直接相关.认为月亮的存在与人根本无关的看法是一种绝对化的理解.马克思反对脱离主体来理解客观世界.知识的客观性的实质是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包括两个方面:主客观之间的一致性和主体间认识上的一致性,而这两方面的一致性都是由实践内含的一致性要求所决定的.知识的客观性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的社会性.
我国古代官员有着悠久的创新史,丰富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成果.介绍了创新意义和价值,我国古“变”为主的古代创新思想都或多或少是了解和知道的,我国古代官员丰富的创新思想,不仅建立在我国古代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的基础上,还建立在其经世致用的传统和阴阳对立的哲学,这是古代创新的理论基础,客观分析了他们的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和创新意志等,创新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
科学究竟具有何种价值是科学范畴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对科学价值的实用主义尺度缺陷的反思使得人们重新开始制定关于科学的物质性、精神性和场性的三维价值评价体系.科学价值的本质由科学的本质所决定.科学的本质反映了人类的需求.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不仅奠定了科学本身的价值,同时也促进了对人的本质需求和人的本质的认识.人的本质需求决定于人的本质.以上现象和内在联系从一个角度论证了本质需要反映主体事物本质的需要主义
当代科学不再将科学规律视为理所当然具有必然性的规律解释中,传统对规律采用的两种解释,一是新规则解释,另一是普遍必然解释,但这两种观点各自都存在难题,前者不能解决范·弗拉森所提出的确证问题,后者不能解决推论性问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新本质主义运动,对自然律采用倾向本质解释,从实在论的角度对自然律经由自然类倾向本质性子以解释,将自然定律的必然性根植于自然类事物的特征本质中的.一经由事物的倾向本
于光远的休闲哲学是关注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哲学,对人类的自由与幸福的追求是于光远的理想与目标.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为理论依据,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休闲理论与实践,对休闲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作用进行了详尽的阐发,提出休闲在本质上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指向人的生活的幸福与愉悦,是人"成为人"的必经路径,表征着人的活动的价值指向和道德选择.于光远休闲哲学具有实践性、创造性、价值性和历史性等几个方面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