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损耗分层预变形补偿方法

来源 :宁波市第十届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ken272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大损耗量条件下电火花成型加工(DEDM)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初始形状预变形的电极损耗补偿方法.分析电极损耗预变形补偿基本原理,建立以相对体积损耗比为基础的电极损耗量模型.在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NURBS)三维表征的基础上进行电极曲面的离散;根据单次放电损耗量与总损耗量的线性关系,提出基于放电间隙的等损耗非均匀的分层补偿方法;构建基于平均曲率的偏移长度和基于伺服进给的偏移方向的计算模型,得出补偿矢量.结合能量法和遗传算法进行曲面光顺,计算电极的预变形形状.算例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补偿后的电火花成型加工,平均几何误差小于30μm,有助于提高加工精度,实现精密加工.
其他文献
空气质量受污染源排放和气象条件共同影响,为了定量评估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本文研制了能够综合反映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扩散影响的静稳天气指数,利用2014-2016年沈阳市取暖季气象与环保数据,分析静稳天气指数和空气质量关系.结果表明:沈阳市出现重污染天气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静稳天气形势下出现重污染天气;另一种是在天气不静稳,但外来输送明显时出现重污染天气.分析静稳天气指数和不同污染等级PM2.5浓
鄂西复杂地形下极端短时强降水经常发生的区域有六个,极端短时强降水共分为三类:(1)准静止类,环境场高温高湿,露点锋以及地形提供了中小尺度的强上升运动,单体过江以后迅速加强,静止类回波以及后向传播效应,使靠近河谷地区出现极端短时强降水;(2)合并类,冷锋入暖槽或东风波气流合并,或冷锋前向传播单体与冷锋主体回波合并,为强动力型降水,在动力强的地区单体强烈发展、与主体回波合并造成极端短时强降水;(3)后
根据陕西秦巴山区643个经质量控制的自动气象站2010-2014年逐小时观测降水,采用百分位法确定陕西秦巴山区短时强降水标准.基于2010-2014年11824站次短时强降水个例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间隔6h的0.25°×0.25°再分析格点资料,以空间最近、时间最近前一时次原则:计算并确定该区域汛期5-9月各月短时强降水36种对流参数历史概率分布特征值;考虑对流参数的显著性和适度性
本文分析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细网格模式(简称EC-thin)在长三角地区汛期的暴雨预报评分及ECMWF降水极端天气预报指数(EFI)对暴雨预警的指示作用.研究发现:(1)EC-thin降水和降水EFI对暴雨预报的ETS评分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而降低,在短时效内EC-thin降水预报占
本文介绍了由武汉中心气象台和象辑知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业务系统"风云卫星监测预报暴雨业务系统"(Feng Yun Satellite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Heavy System,简称SMFHS).该系统集卫星资料收集、存储、访问于一体,同时集成了基于风云气象卫星、多普勒雷达、自动气象站等观测数据和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建立的暴雨云团识别跟踪和暴雨临近、短时客观预报
海上船舶航行安全与海洋气候环境密切相关.据统计,80%%海上事故的直接或间接诱因是气象、气候的异常变化.及时准确地播发海上气象、海浪等海上安全信息,是减少海难事故的有效途径.海上无线电气象传真系统作为一种基于无线电频段覆盖海上船舶,提供气象图服务的航保通信业务,是海上船舶接收海上气象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船舶掌握天气海况,规划航线的重要工具.因此,探索建设和发展中国自有的海上气象传真系统,协助船舶用
2017年陕西省级决策气象服务满意度为92.77%,其中"气象部门服务人员专业形象及服务意识"满意度指数最高为94.12%,"天气预报预警准确率"满意度指数为90.18%.决策用户通过气象网站、电视、手机短信、APP手机应用、广播、《气象信息快报》等方式成为获取气象信息的重要渠道.暴雨洪涝、霾、高温热害、寒潮大风、冰雹、降水量、雷电仍是决策用户主要关注的天气,霾和紫外线强度的关注度较2016年分别
选取2012-2016年5-9月呼和浩特地区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呼和浩特观测站(53463)实况探空资料和区域站观测资料,分析呼和浩特地区冰雹、雷暴大风以及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下物理量的差异,遴选出适合呼和浩特地区强对流天气的敏感物理量参数,凝练出强对流天气物理量阈值和潜势预报指标,建立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多指标综合判别方法,为强对流天气的自动识别和客观化预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合理利用探空资料甄别
受全球化、科技革命、中国海上力量快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美国国内对海权进行了新的反思,海权终结论让位于海权不可或缺论,马汉与科贝特的海权理论受到新的审视,技术创新对海权的影响被格外关注.与新认知相伴的是美国海军战略及相关政策的调整,从“由海向陆”转向“重返海洋控制”,扩大海军舰队规模,加强在印太地区的军事部署,确定“全域进入”新职能,将中国作为西太平洋海权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对海权的再认识及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对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管理要求,《全国海岛保护规划》又将边远海岛管理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突出了边远海岛在中国海岛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当前世界范围内重视海洋发展、维护海洋权益的背景下,日本、越南等国都将边远海岛置于海洋管理的重要地位.通过经验借鉴,面对中国在边远海岛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加强对边远海岛的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