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脱硝技术在410t/h锅炉的应用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198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讲述了SCR脱硝技术,并对国华北京热电分公司#2炉进行SCR改造后的运行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锅炉SCR改造后如何运行进行了总结,为运行中如何控制NOx的排放提出了可操作的指导建议.
其他文献
针对滇中产业新区规划范围及其存在的大气环境问题,对照滇中产业新区环境保护规划提出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与工程措施,提出了滇中产业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措施.
为探讨城市隧道中车辆尾气排放的CO通过风井排放后的扩散特征及最大浓度,于2013年4月25日早高峰时段(8~10点)在上海市翔殷路隧道南线对隧道内和地面的CO浓度进行了监测,并通过ADMS-Urban模式对CO的扩散情况进行模拟.通过比较分析,地面与隧道内CO的实测值的变化趋势相反,这主要与地面主导风向的变化和周围环境背景值有关;CO的模拟值受隧道内产生的CO量和风速风向的影响较大,模拟值与周围环
本文进行了放电等离子体活性物质注入烟气氧化单质汞(简称PIGOM)和等离子体放电直接处理烟气氧化单质汞(简称GPPOM)两种T艺方案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IGOM方法氧化单质汞(Hg0)效率更高,能耗却只有GPPOM的11.1%.并且,PIGOM方法克服了极间桥连和腐蚀等问题,处理气体量仅为烟气量的百分之几,解决了Hg0等离子体氧化技术实用化的障碍,使Hg0等离子体氧化技术可用于燃煤锅炉烟气
2013年1月份,全国大面积爆发雾霾天气,根据常州市区1月份空气质量环境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分析了造成市区1月份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了气象因素与大气污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了有效防治大气污染的对策.希望可以为有关部门制定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更好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插值技术,以乌鲁木齐市2008-2012年NO2连续在线监测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为依据,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气象因素对NO2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NO2浓度季节变化明显,呈现出冬季较高,春季、秋季次之,夏季较低的变化趋势.不同季节NO2的空间分布情况不一致,与供暖、交通、人口密度、地理位置密切相关.乌鲁木齐市NO2浓度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而与气温、湿度的关系为非
采用交直流叠加流光电晕等离子体对空气中的芥子气模拟剂2-氯乙基乙基硫醚(2-CEES)进行降解研究,结果表明,对初始浓度212.6mg/m3、流量2m3/h的2-CEES降解后残余浓度为0.09 mg/m3,降解率达99.96%.采用GC-MS对其降解产物分析发现,有少量CHCl2-CHCl3产生.通过对反应动力学特征的分析讨论,发现2-CEES的降解为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463s-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灰霾天气现象日益增多,为社会、自然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本文结合武汉市2012年6月11-13日出现的严重灰霾天气,利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卫星遥感监测秸秆焚烧信息等资料,对灰霾天气的过程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武汉地区灰霾天气是由于湿度大、偏北气流、逆温层同时存在下,由于外来秸秆燃烧带来的污染无法扩散,而形成的严重灰霾天
本文在分析武汉市的环境质量现状、污染源排放现状的基础上,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工业粉尘作为评价因子,以武汉市污染源普查数据和环境质量数据为支撑,运用综合指数法,选取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大气环境容量两种因子,计算武汉市各行政区的大气污染综合指数.结合各行政区大气污染综合指数和武汉市四大工业板块的地域分布及主导行业,以行政区为基本单元,按综合污染指数由高到低、污染防治程度由重到轻,将武汉市划分为大气污染
2013年2月28日开始,中国内蒙古、甘肃、陕西等地区相继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过程,沙尘暴产生的浮尘白北南下,于3月连续多次影响成都,本文通过多种方法分析沙尘暴发生后,对浮尘天气的判定及影响程度和影响趋势的预警和预测进行了初步研究.
利用大气能见度仪、粒径谱仪、PM2.5监测仪、气象监测仪器对武汉市大气能见度、颗粒物浓度及粒径分布、气象因素开展监测.结果表明,武汉市大气能见度及颗粒物变化特征明显,PM1气溶胶数浓度约占总粒子数的99.7%.PM2.5是造成2013年1月武汉市大气能见度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武汉市大气能见度与PM2.5、相对湿度和温度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平均风速和大气压呈正相关关系.研究认为,提高武汉地区大气能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