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教授应用昆明山海棠治疗口糜验案举隅

来源 :第四届兰茂论坛暨2017年云南省中医药界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arab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明山海棠,别名紫金皮,紫荆皮,掉毛草,火把花,《滇南本草》中提到:“紫金皮,味辛、苦,性温.有毒.入肝脾二经,行十二经络.治筋骨疼痛,风寒湿痹,麻木不仁,瘫痪萎软,湿气流痰,暖筋,止腰痛;治妇人血寒腹痛,吃之良效.炙用烧酒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药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作用、改善肾脏功能、抗病毒、镇痛、杀虫等作用.云南省名中医李晓教授在临床中通过内治法或外治法巧妙运用昆明山海棠治疗多种病因引起的口糜之病症,疗效显著.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结合辨证施护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中医辨证理论,对甘肃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的抑郁症患者进行辩证施护.结果:通过辩证施护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运用中医辩证施护护理抑郁症患者,对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目的:探讨手法排乳联合三黄膏外敷治疗产后积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1例乳汁郁积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手法排乳治疗后三黄膏外敷,对照组给予吸乳器吸乳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使用手法排乳汁配合三黄膏外敷治疗后全部乳汁郁积症得到根治.结论:手法排乳联合三黄膏外敷法治疗产后积乳症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探讨冰消散外敷治疗经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淤血肿胀的疗效.方法:总结我科经血管介入手术后穿刺部位淤血肿胀的25例患者应用冰消散外敷治疗的效果.结果:29例显效,总有效率93.1%.2例无效,但仍然使用冰消散外敷,同时给予患者中医理疗,肢体淤血肿胀症状改善.结论:冰消散外敷治疗经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淤血肿胀,方便易于操作,患者易于接受,有较好的疗效.
了解国内急危重症救护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总结分析国内ICU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发展进程,旨在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ICU专科护士培养模式,提升ICU护理服务的质量.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现代化的监护技术对ICU护士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因此培养ICU专科护士迫在眉睫,然而我国目前对急危重症救护护士的培养并不十分重视,但是因为ICU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对人才的需求,促进ICU专科护士的培养势在必行.
“火郁发之”为《内经》五郁治法之一,《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帝曰:善.郁之甚者,治之奈何?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火郁发之”作为治疗火热病证的重要法则,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导师江顺奎认为一方面火邪郁滞造成阳气郁遏火性炎上,通常火热致病多表现热势从里向外蒸腾,张扬于外,故从里到外热邪猖盛,所谓蒸蒸发热也。而火郁致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人类随着年龄增长心脏、脑组织及血管系统结构和机能逐渐发生老化的现象,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但近年有发病年龄提前的趋势.运用中医学“治未病”学术思想为指导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希望能得到重视并被更多人实践,持之以恒,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喉痹是指因外邪侵袭,塞遏肺系,邪滞于咽,或脏腑虚损,咽喉失养,或虚火上灼所致的以咽喉部红肿疼痛,或干燥、异物感、咽痒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咽部疾病。半夏汤和桔梗汤均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桔梗汤为热毒客于咽部,肺气不宣,故予生甘草清热解毒,桔梗开肺利咽。
吕汉先生集60多年医学智慧和人生经验,反复研究思考后指出:由于各种原因,当代人体处于全面免疫力危机状态,中医中药治疗最重要的是恢复免疫能力,重建免疫能力,改造免疫能力,提升免疫能力,发展免疫能力。在临床上根据患者个性体质制定差异化方案,应用其发明专利配方参苏片为基础用药,提升免疫功能,结合糖尿病、肿瘤、‘肾病、妇科、亚健康等各患者症状,审证求因、辩证施治,取得显著疗效。
导师何平教授,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刘以敏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近30年,勤于临证,善于总结,又敢于立意创新,在诊治小儿常见病以及疑难病的上形成独特的理法方药规律,本文介绍了何师从“肝肾”论治儿科疑难病案的典型医案。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早在《内经》中便有关于内伤发热的记载,而这一病名最早是在明·秦景明《症因脉治·内伤发热》中提出.内伤发热的病因总结起来不外乎气、血、阴、阳、肝、湿、瘀等几个方面,病机总与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施治应遵循的原则为:首辨阴阳,再分虚实,辨明气血,归属脏腑,大体可分为阴虚发热证、阳虚发热证、气虚发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