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NFU-3对松材线虫杀线活性的研究

来源 :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林业及生态建设领域相关学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zzg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菌NFU-3是一种新发现的对松材线虫具有较高杀线活性的细菌,本试验比较了细菌NFU-3培养液、滤液以及含菌体清水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活性,发现细菌菌体本身对松材线虫并无杀线活性,杀线活性物质存在于细菌的培养滤液中;1/10浓度滤液5h线虫死亡率为14.3%,1/4浓度滤液5h线虫死亡率为18%,1/2浓度滤液5b线虫死亡率为30%,原滤液为75%,原菌液达到96.8%。在24h后5种处理死亡率均达到100%,24h后1/10浓度滤液虫体消解率为96.4%,1/4浓度滤液虫体消解率为97.8%,1/2浓度滤液、原滤液、原细菌培养液虫体消解率均为100%;通过对该细菌对松材线虫致病过程的观察发现,虫体接触培养液3h后,部分线虫出现体壁的破裂和体液外渗的现象,24h后松材线虫虫体基本消解,该现象表明细菌NFU-3在培养的过程中很可能在培养液中产生某种具有杀线作用的毒素;通过对细菌NFU-3培养液滤液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后用于测定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活性,结果表明杀线物质和使松材线虫消解的物质是细菌NFU-3分泌于培养液滤液中的两个不同物质,在于滤液中的对松材线虫有杀线活性的物质是热稳定的,而引起松材线虫虫体消解的是另一种物质,该物质是热不稳定的。
其他文献
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Maxim.)Cheng f.)是西北荒漠地区珍稀常绿阔叶灌木,本文综合沙冬青分布区内气候、土壤和水分等因子,选取内蒙古磴口县作为研究样地,并于样地内根据不同生境选取3个典型样点(Piot1:黄河岸边,50m×50m;Piot2:黄河故道,20m×100m;Piot3:乌兰布和沙漠东缘,30m*50m),研究了3个样点沙冬青群落的物种组成
对青海大通县北川河流域退耕还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中选择适宜的树种及配置比例更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综合考虑土壤化学性质的各项指标,在浅山区以模式C(青杨+枸杞)的N、P、K和有机质含量最高,土壤养分状况最好,而脑山区则以模式F(青海云杉)和模式G(华北落叶松)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善作用比较明显。
本文首次将国产小卫星“北京一号”多光谱影像应用于土地利用研究领域,目的在于分析该数据在土地利用研究中所具有的实用性和效果,同时探讨天津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化过程和发展趋势。研究中应用了土地利用模型、景观格局指数和马尔科夫预测等多种方法,得出结论:(1)北京一号多光谱影像在土地利用研究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能,可以成为土地利用数据更新的一种新数据源。(2)2000年到2005年,天津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
为研究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会对流域水资源产生的重要影响,本文以美国北卡罗莱纳州Trent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主持开发的MMS(模块化模型系统),构建了适合于Trent流域的分布式水资源水文模型PRMS_Water Resource,模拟Trent流域产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PRMS Water Resouce模拟精度达到0.8以上,且对于所研究流域,71个HRU划分能达到
客观评价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动态变化,对于科学经营与管理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全国第四次(1989-1993)、第五次(1994-1998)、第六次(1999-2003)资源清查资料、我国森林生态系统观测资料、净生产力动态变化、价格变量参数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动态分析。1993、1998、2003年我国森林生态系统7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生态经济价值分别为21411.
通过对塔里木河中游地区输水堤防修建后有生态闸和无生态闸断面地下水位、水质和生态变化监测,结果发现:有生态闸断面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都保持在理想范围内;而无生态闸断面的地下水埋深持续下降,地下水水质变化呈恶化趋势。由于生态对环境变化的迟滞性特点,有无生态闸断面的植被盖度尚未表现出明显的分化,但由于沙子河断面地下水埋深的增加,一些草本植物逐渐消亡,而乌斯满断面物种则无变化。监测资料显示,虽然通过生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定量研究土壤非饱和带水分运动以及溶质运移的先决条件,其空间异质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此类定量研究的精确度,但以往几乎没有开展森林坡面土壤水分特征异质的研究。本研究采用坡面机械布点采样(水平距离10m,顺坡方向20m,共19个采样点),每个采样剖面分0-20cm、20-40cm、40-60cm三层,每层重复2个采样,采样带会室内用压力模仪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并采用Van-Genu
本项研究是通过对我国黄土区小流域土壤侵蚀系统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并在与地理信息系统支持平台松散耦合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土壤侵蚀量的电算模拟;运用DEM提供的地形特征的功能,进行了流域土壤侵蚀量模型的运算。经过对具体黄土区流域—宁夏西吉县黄家二岔小流域的应用,并依据径流小区观测结果以及建立的该地区土壤侵蚀量回归方程模型,证实该模型系统是可靠的,可以用于黄土区流域的土壤侵蚀量的模拟运算。
为了探讨大尺度生态交错带鸟类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作者于2004年7-8月至2005年夏季7-8月,以交错带植被生态梯度变化为主线,对内蒙古高原东南缘森林-草原交错带夏季鸟类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森林草原交错带同两侧相邻的森林带和草原带相比,具有最高的鸟类物种数平均值和密度平均值,物种丰度和多度相对较高,体现了交错区的边缘效应。
本文采用松材线虫SCAR标记检测方法与实时PCR检测方法对7个线虫未知样品以及1个松材线虫样品、1个拟松材线虫样品和1个大核滑刃线虫样本进行检测,同时对7个线虫未知样品进行形态鉴定。形态鉴定结果表明:7个未知线虫样品中,2、4、7号样品为松材线虫样品,3号样品中除松材线虫外还含有其他线虫。1、5、6等3个样品不含松材线虫;SCAR标记检测结果为:2、3、4、7等4个样品与8号松材线虫样品出现了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