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的创新与发展——以南京图书馆新馆建设为例

来源 :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hongwei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南京图书馆新馆即将全面开放之际,本文从巧建新馆舍、塑造新形象、树立新理念、拓展新服务、开发新特色等五个方面对南图新馆的创新发展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其他文献
当前,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普及为特征的知识化、信息化浪潮给人类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价值观的激烈冲突和深刻变革已成为这个时代一种世界性的思想文化现象。这种全球性的思想文化现象对女性馆员的传统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她们的价值观念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激烈变化的历史阶段。她们的价值观念的变化与价值取向深刻地影响着她们在21世纪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包括一系列制度及其有效运作,完善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的制度建设应在制度前瞻性、系统性、周密性三个研究方向上探索;确保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系列制度有效运作的具体办法有制定年度目标、实行责任制,建立和落实信息反馈制度,建立制度修正坐标体系等。
自1998年以来,学科馆员制度成为各高校图书馆追求的理想。但我国的国情决定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后该制度仍然是处于起步阶段,即使是一流图书馆,也少有实质性突破。文章着重从图书馆从业人员素质与结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图书馆地位和待遇、图书馆立法等方面分析制约我国推行学科馆员制度的现实基础,并与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现阶段可行的对策。
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环境的影响下,图书馆单一、被动的服务已经不能满员人们复杂、个性的需求了。因此,通过多元化服务模式的探讨,力求转变理念,发展和创新更多的服务模式,才能提高图书馆的生存能力和生存质量。
网络信息环境,对专业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改善现有馆员的知识结构,有意识的培养适应本馆信息服务需要的专业信息管理人才。
文章阐述了当今时代我国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培养原则,探讨了我国现代图书馆人才培养的对策。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实施的过程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最大程度地为全校师生提供全方位人性化平台,提供优质服务,提供物质保障。
高校图书馆将诸如图书加工等非核心业务外包,有助于提高文献建设质量、采编工作效率,是市场机制下重新整合和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的必然趋势。在市场机制的影响下,图书馆行业已形成了图书加工业务外包的社会环境。而构建科学合理的馆藏结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采访工作,拓展采编工作业务内容,将成为采编工作今后的重心。
本文结合图书馆工作实践,分析高校整合后图书馆读者量的增加导致信息需求的多元化,从读者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文献资源的优化整序、馆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等方面,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图书馆是一个集文献与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型文化教育机构.在视觉传递过程中,馆标作为图书馆导引读者、形象自己的标记尤显重要,它是由色彩与符号组成的,是连接读者和图书馆内部职能与流程的艺术链,在实际工作中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发挥它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