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地非农化空间效率衡量

来源 :中国土地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C-D生产函数对湖北省各地区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的比较优势进行了计算,并对湖北省各地市区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计算,衡量了湖北省农地非农化的空间效率,得出以以下结论:湖北省东部地区的建设用地与农用地比较优势和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要高于中西部地区。得到的启示为:应给予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如武汉、黄石等地区更多的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指标,把东部地区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转移一部分给中西部地区,从而实现全省土地利用的空间效率。
其他文献
通过深入剖析我国耕地不合理减少的原因,为制定有效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大量减少,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属于不合理减少,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利益的驱动、权利驱动以及制度的缺陷。
研究目的:阐明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并在土地整理中如何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土地整理工作。首先是要对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再是土地整理结合新农村建设工程要全程监督,坚守质量;其次是土地整理要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本文先分析了现行征地制度若干法律问题,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评价了现行的农村土地征地补偿制度,指出了征地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征地补偿制度创新方案,指出了完善我国失地农民安置途径的路径依赖。
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了家喻户晓的热点话题,它关系着中国农村整体面貌的改变,包括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生产居住条件的提高等,指出要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整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诸如投资方向不合理、耕地方面重量轻质、农民权益受到损害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实现土地整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及辅助作用,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研究目的:从建设新农村的视角,审视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整理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解决的对策。研究方法:调查分析法。通过调查在建和已建成的四个土地整理项目总结出我国农地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调查研究表明农村土地整理中存在规划设计不合理;公众参与少;权属纠纷多;主体之间缺乏协调。研究结论:在土地整理规划要因地制宜,鼓励公众参与,对规划方案实行专家负责制以及土地管理部门有责任协调施工队、监理和
提出我国现阶段土地整理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结合方式,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三农”问题的现状及解决方式,结合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来阐述土地整理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作用。
土地整理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实现耕地保护的目标,为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土地整理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加快推进土地复垦、稳步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努力提高土地整理的科技含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支持和有力保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对于缓解用地矛盾,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重要作用入手,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用地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规划、融资、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具体措施。最后提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要因地制宜,不可走向片面。
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征地难的焦点集中在安置补偿方面,特别在当前社会转型特殊期,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本文从被征地农民和地方政府两个角度,探究征地难的直接原因,并提出现实可行的对策。
研究目的:探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涵义及其原理。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定性研究法,分析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几个理论。研究结果: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理论支撑广泛,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市场理论、土地产权理论和宏观调控理论等。研究结论:城市土地要实现可持续利用需要从加强宏观调控、推动技术进步、进行产权改革等多方面入手;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耕地保护,才能真正实现土地资源整体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