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连灰度时间序列的混沌特性与支持向量机的油气水三相流流型识别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08多项流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695304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35号润滑油,空气和自来水为试验介质,应用高速摄像机对垂直上升管内的油气水三相流的六种典型流型进行了动态图像的拍摄。提取每一帧图像的灰度均值组成时间序列,对其进行混沌特性分析,提取序列的HURST指数,关联维以及分别以2和e为底的最大李亚普诺夫指数,组成特征向量,输入支持向量机进行流型分类。试验结果表明:连续图像的灰度时间序列的混沌特性能够对油气水三相流的典型流型进行很好的表征,结合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识别率达到90%以上,为流型的在线识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其他文献
分流比例的大小和波动范围,直接影响到选流型管壁取样分配器的体积和流量测量精度,为此本文开展了对气液相分流系数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并在气液两相流实验环道上开展了理论研究。实验分配器主管直径为40mm,实验出现的流型包括分层流、波状流、环状流以及弹状流。实验通过改变取样孔数目以及分流回路安装阻力调节孔板研究调节前后分流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旋流型管壁取样分配器液相分流系数主要取决于取样孔总面积的大
对泡沫铝制备过程中铝熔体泡沫析液现象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着重考虑了初始孔隙率、泡沫层高度、泡沫直径、重力加速度等因素对泡沫铝孔隙率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与文献中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模型可正确描述和分析泡沫铝析液现象。泡沫初始直径对最终的孔隙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析液过程是在重力和毛细管力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在微重力条件下,泡沫铝发生“负析液”过程,其最终孔隙率与常规重力条件下所得到的有着显著的区别。
建立了一个模拟三维液滴与颗粒碰撞过程的直接数值方法。方法基于固定的欧拉网格,采用改进的直接力形式的浸没边界法处理流体中的固体颗粒,采用Level Set方法捕捉气液交界面。模拟得到了与颗粒撞击过程中液滴的变形和运动细节。通过与文献中实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提出的数值方法的可行性。模拟发现,We数对液滴碰撞的动力学行为有重要影响。随着We 数的增加,液滴在颗粒表面的铺展半径增大,液滴达到最大铺展半径所
用基于气体Smagorinsky亚网格应力模型和颗粒动力论模型的双流体大涡模拟(LES)以及统一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的RANS模拟(USM-RANS),对轴对称突扩气固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LES瞬态模拟结果给出各向异性两相湍流结构和颗粒弥散的发展过程。LES得到的统计平均的颗粒浓度和轴向的平均速度与USM-RANS模拟结果以及实验结果的对照表明,两种模拟结果都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因此USM模型基本上
熔盐堆是一种先进的液体燃料反应堆,是六种第四代反应堆系统之一。本文通过独立开发的二维同位网格下流场计算程序与适用于熔盐堆的中子扩散方程进行耦合计算,对熔盐堆失流事故末期堆芯热工水力的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堆芯内速度、温度、功率和缓发中子先驱核分布。
熔融液滴热细粒化是熔融燃料与冷却剂相互作用的关键子过程,它决定着熔融物传热面积的变化率和最终破坏力度。然而,目前对熔融液滴的热细粒化触发和发生机理还不清楚。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熔融液滴与冷却剂的相互作用,细致观察了单个熔融液滴释放到水中时热细粒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测定了作用区域的直径变化和细粒化时间等参数。在实验观测的基础上,对作用过程中的热细粒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利用传统数学物理方法建立的磨料射流切割深度数学模型精度不高,提出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机(SV )来进行磨料射流切割深度预测的新方法。通过对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学习和训练,确定了向量回归机的主要性能参数,建立了切割深度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并利用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这种新方法的预测精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为4%,在磨料射流切割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针对由Giesekus本构方程描述的粘弹性槽道减阻流动,建立了低Re数雷诺应力模型。通过与DNS数据的比较,该模型对平均速度、平均变形、减阻率和应力的预测较准确,而对时均速度剖面和脉动速度强度的预测精度有待提高。另外,对雷诺应力再分配项(压强变形率相关项)的模化有待改进。
采用FLUENT软件对某600MW汽轮机末级静叶栅中的水滴三维运动与沉积规律进行了数值计算,确定了水滴在静叶轴向和径向的沉积位置;实验研究了空心叶栅缝隙抽吸的去湿性能。结果表明:静叶内弧上的沉积水量占叶栅进口总水量的12.2%,背弧的沉积水量占1.6%;静叶内弧上的缝隙抽吸水量大于背弧上的抽吸水量,缝隙位置越靠近静叶出口边,缝隙抽吸水量也越大;随着缝隙宽度的增大,缝隙抽吸水量先降低后增大,在宽度约
针对轧钢厂普遍存在的加热炉冷却汽化余热浪费现象,设计出一种新型水蒸汽-低沸点介质联合双循环余热发电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构成与理论循环。以某轧钢厂余热蒸汽为例,对该系统进行设计计算和变工况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发电效率高达5.35%,年净产电量为263万kWh。通过对该系统的经济、节能与环保效益分析表明:静态投资回收期仅为1.8年,经济性能良好,年节约标准煤972.8吨,年减排二氧化碳330吨,社会